教改設計師:教改食滯人應宏觀調控

教改設計師:教改食滯人應宏觀調控

【本報訊】在逾萬名教師走出來不滿教育改革工作沉重後,作為教改三頭馬車之一的教育統籌委員會前委員戴希立,昨日承認教改「食滯人」、政府急於求成,故此當局應作「宏觀調控」,與教育界商討如何調整推行步伐。本身是中學校長的他,坦言也體會到教改工作之多,「做咗十九年校長,最忙都係呢一、兩年,工作都好辛苦。」
本月中卸任教統會成員的戴希立,昨在新城電台節目《明茶館》中表示,現時推行課程及考試評核改革是正確的;目前問題複雜,是因為一些非原創教改項目加入,如教師語文基準試,以及人口下降對教師及學校構成的收生壓力。
戴希立指出,一些教改實施上確有問題,如規定教師每年要進修一百五十小時,本是「軟指標」,「但好多老師以為必須,甚至有學校當作考績項目。」他對近年陸續在高中各科目推行的校本評核制度亦有保留,「科科都做校本評核,唔止老師有問題,學生都唔掂。」

批評政府急於求成

他認為香港人凡事都想「靚、快、平」,而「政府都係為咗盤數,急於求成」,但依目前情況,政府確實需要就教改作宏觀調控,重新調整推行的緩急優次,「如果唔係,最好嘅嘢炒埋一齊都唔好食,又會食滯人。」不過他堅信教改已初見成效,不應半途而廢。
家長協進會主席梁中昀(音「雲」)在節目中也反對停止教改,「講衰啲,就如十月懷胎,去到第九個月就話要停,要人工流產。」他又指一些家長也對教師帶來沉重壓力,如有教師想處罰學生,家長竟帶同律師去見校長老師。
對於教協要求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下台,戴希立表明不同意。梁中昀讚揚羅太聽取家長意見。
教改項目主要是教統會前主席及前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任內落實,屯門仁愛堂田家炳中學校長戴希立跟另一委員、港大校長資深顧問程介明,三人被稱為教改三頭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