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廣文
在市場的帶動下,大陸這十幾年來湧現了大量省市地方台,每個地方都至少有三、四十個免費台。他們每年都炮製或購買許多受歡迎的節目,地方台是大陸觀眾的消費主體頻道。內地人在年三十晚上,有春晚(春節聯歡晚會)之外的幾十種選擇,和十幾年前很不一樣。
首先春晚的節目再也不是最好和獨家的了,因為他們爭不過市場。他們現在的節目都是在地方台的好節目中選出來,一大半的節目都在年三十晚前就已在地方台播放過了,甚至賣過幾省了。
中央台被邊緣化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在大量廣告支撐下,地方台的經濟實力已超過中央台,再加上政治顧忌較少,他們現在有能力製作或購買比中央台更精采的節目。湖南台的超女活動就是個證明。中央台即使有能力,也不敢行此舉,怕失控。
地方台養着大量明星,這些明星對中央台春晚能帶來的名譽愈來愈不放在眼內,十年前那種上不了春晚就如喪考妣的情景已成歷史陳迹,大腕們這兩年都在發狠話,能讓上就上,上不了就算了!大腕們知道只要節目好,其他省的電視台一定會買,很快就會紅。而且地方台的高報酬是中央台給不出的。加上春晚的年輕觀眾少,合作機會只一年一次,地方台才是長期飯票,得罪不得。
對於一些曲藝節目如相聲小品,年三十晚上留在省台甚至市台和老鄉一起過,從市場效益來說就未必不如在中央台。因為這些節目的市場本就在北方地區。趙本山的二人傳只要維持住東北三省的擁蠆就夠吃了。只有新人才需要春晚,大腕有更好更實惠的舞台。人才隨着資金流向地方台,中央台漸漸被邊緣化了,這是過去十年發生的最大變化。
中央台的優勢只剩下一些御用歌手(如中央歌舞團、中央民族歌舞團等)和一些自己組織新人新制的節目。前者聽不聽都無所謂,後者因政治考量跟不上市場,每下愈況。春晚的唯一吸引之處只是那種普天同慶的氣氛而已。
鼓勵地區性文化
中央台還有一個為難的地方是口味難調。十幾二十年前,國內娛樂相對單一,經濟情況差距不大,地區性文化被壓抑,全國觀眾的品味相差不大。現在,沿海和內地的經濟相差巨大,意識品味大相徑庭。再加上各地的地區性文化受到鼓勵,連最嚴肅的新聞報道,福建有閩南話,揚州有揚州話,濟南有濟南話,娛樂節目就更是五花八門了,拚命討好本地人。在品味上,各地都在強調地方特色,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台想搞個全國觀眾都叫好的節目無疑痴心妄想。在某些地方很受歡迎的節目上了春晚反而惹來全國的罵名,這也是令大腕們卻步的另一原因。中央台這幾年也放棄討好全國觀眾了,弄點老人家看得過去的就算了。
李怡說大陸觀眾「連娛樂都不自主」,僅指中央台,可能是正確的,但娛樂從來就不是中央台的主要任務。李怡以為年三十晚所有地方台都在轉播中央台春晚,這早就是老黃曆了。
港電視台選擇少
在大陸觀眾離棄中央台的同時,香港的電視台在大年三十又有何節目?幾十年了,都是一班面目模糊的三四流明星拿着「不勞而獲」、「狗運亨通」之類的揮春跑出來拜年。這兩年這班人開始用不鹹不淡的國語拜年了,頻頻向內地觀眾拋媚眼!香港人在年三十晚上坐在電視機前有多少自主權呢?如果香港的免費電視和收費電視還是停留在現在這樣可憐的數量和質量,香港人被邊緣化的速度會愈來愈快。再過兩年,全中國可能就只有香港人在年三十晚看中央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