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債與息:金融從業員邁向專業化

淺談債與息:金融從業員邁向專業化

今天是大除夕,先在這裏向大家拜個早年,祝各位讀者在狗年萬事如意、財運亨通。
雞年的最後一個星期,於金管局的演講廳內舉行了一個就職儀式,由任志剛先生宣布了「財資市場公會」的成立。
這個名稱與過去很多朋友認識的「香港財資市場公會」相似,只是缺少了「香港」二字。原來兩個公會果真存在血緣關係,新的組織基本上包含了舊有的會員和運作模式,此外更併合了「香港財資市場發展委員會」而成。新組織進一步引入了機構會員制,不少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皆透過公司身份參與成為會員。新架構的最高層次設置了議會,由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出任名譽會長一職。可以想像到,整個公會的代表性已超越了過去的闊度和深度。

新組織更具代表性

對一般讀者而言,可能分不出證券界的組織和這個公會的分別。命名為「財資市場」,是針對外滙、利率、債券及有關衍生工具等產品的交易市場,當中避開了股票這種金融產品。而相比較下,「股票市場」從業員很早便在證監會登記下實行了持牌執業模式,但外滙或利率的銀行從業員卻沒有考牌制度。
財資市場之所以有別於其他專業行業,如醫生、會計師、測量師等需要實施持牌執業,可以追溯到早年這個行業的特性。從業員基本上都是銀行職員,他們除了受到銀行的嚴格制度所監督外,主要任務就是在市場上賺取利潤,至於學歷是否出眾,並不是重要因素。
但今天的社會,除了盈利能力外,愈來愈追求法規和專業操守的遵循,金融產品的複雜性也令專業需求變得重要。新公會的出現,可望加速業內的專業性發展,推動持續進修的要求,鼓勵從業員不斷提升專業水平。
陳鳳翔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助理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