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H5N1殺人之謎

破解H5N1殺人之謎

H5N1禽流感由亞洲肆虐到歐洲,二○○三年起感染至少一百五十二人,就已奪去八十三條人命,殺傷力令醫生震驚,幸好美國科學家可能已破解了H5N1病毒致命之謎。研究人員發現H5N1病毒擁有一種獨特的蛋白質基因,專門破壞宿主的細胞,如果能夠阻止該蛋白質跟人類細胞結合,就有機會降低致死率,為未來研製抗流感藥物提供了線索。

美國田納西州聖祖德兒科醫院的研究小組在美國《科學》雜誌指出,經過比較和分析過二千一百九十六個人類流感、禽流感和豬流感的病毒基因,留意到病毒中一種叫「NS1」的蛋白質變異頻繁。
研究人員納伊夫說:「我們對看到這種蛋白質有這樣多變化感到驚訝,我們感覺它(在病毒致病性中)一定扮演着重要的生物角色。」

獨特「NS1」蛋白質威力大

研究人員還發現,H5N1病毒的NS1蛋白質與別不同,可跟多個細胞內受體結合,破壞細胞內的關鍵信號傳導通道,使宿主細胞死亡,可能是H5N1致命率高的關鍵,而普通的人類流感病毒的NS1蛋白質,都沒有這種基因特徵。
過去科學家在破解流感病毒的基因時,通常會將研究焦點集中在代表H的血凝素和代表N的神經氨酸酶上,這兩種表面蛋白質每次異變,都會令人體的免疫系統不知如何防範,但單是兩者的變化不足以解釋H5N1的高死亡率。NS1蛋白質則是在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後才會生成,研究人員認為,NS1蛋白質決定了病毒在宿主細胞內的破壞作用。
納伊夫博士指出,NS1蛋白質在進入人體細胞後,對禽流感病毒的毒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阻斷它和細胞內受體結合,就有可能大幅度降低H5N1禽流感病毒的致死率。
美聯社/路透社/新華社/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