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專家估計本港每年有數以十萬計的市民患上不同類型的筋腱病變。不過,由於超聲波較難直達筋腱等深層組織,所以傳統超聲波治療的成效有限。本港近年引入新一代的療法「衝擊波治療」(ExtracorporealShockWaveTherapy),患者只需接受四至五次治療即可達到顯著的成效,價錢則與傳統治療相若。 記者:趙燕婷
脊骨神經科醫生兼物理治療師何應輝指出,由於不少工種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或經常重複急速的動作,加上部份市民長期姿勢不良及缺乏適當的運動,所以本港筋腱病變的患者數目不斷上升,當中又以肩周炎、網球肘和足底筋膜炎最為常見。他表示,受病變影響的部位一般會感到疼痛、乏力、腫脹及灼熱,活動能力也會減低。如果情況惡化,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也可能因而受影響。
可調校減輕痛楚
何應輝又說,初期的筋腱病變可以藥物、物理治療及超聲波等治療,如情況未有改善,患者則可能需要接受類固醇注射或手術。不過,由於超聲波穿透力較低,只可到達最多三厘米以下的皮下組織,所以傳統超聲波療法對治療筋腱病變的成效有限,患者的康復時間也因而延長。
何應輝指出本港近年引入新一代的衝擊波治療,可穿過皮膚及肌肉組織,直達皮下五厘米的深層組織,所以治療效果會更加理想。患者一般只需接受四至五次治療,就能達至理想的效果,治癒率更高達八成,康復時間又可加快兩至三倍。此外,新療法是一種非侵入性無創治療,備有不同的脈衝頻率,可視乎不同患者的需要而作出調校,以減輕治療的痛楚。
治療非人人適合
衝擊波治療適用於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膝部筋腱炎、足跟骨刺、足底筋膜炎、鈣化性筋腱炎和肩周炎等病變。不過,患者同時是腫瘤或出血性病患者,又或是患處附近裝有心臟起搏器,則不能接受衝擊波治療。他強調,雖然新一代衝擊波治療的成效更為顯著,但價格與傳統超聲波治療相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