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路和野心 - 陶傑

鋪路和野心 - 陶傑

高官調動,新出任「特首辦主任」那一位,接掌新職,年薪大減一百萬,華文傳媒紛紛指陳:這位蓄有小鬍子的高官「有野心」,是為了「更上層樓」問鼎政務司司長和特首而「鋪路」。
出掌新職,年薪銳減,為什麼不是為了「服務社會,無私奉獻」,而必定為自己「更上層樓」而鋪路?因為中國人絕不相信其中任何人會這樣做——放棄金錢利益,沒有理由是為了國家、社會、公眾,華文傳媒的編輯、記者、評論員,人同此心,心同此志:此君必定是為了個人的「野心」。
然而編輯、記者、評論員,不正是社會的「知識分子」嗎?中國的「知識分子」自小受的教育,無論是儒家孔子「國父」孫中山,教科書早就教導「天下為公」;還是共產導師毛澤東,也自小灌輸「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吃苦在別人前頭,享受在別人後頭」,原來這些課本教條沒有人相信。

「有野心」,為更上層樓「鋪路」,中國的父母,送他們的小孩上小學,是不是全都白交了學費?還是不相信世間有天下為公的善良,只咬定人性只有利益為私的陰暗一面民族其實是「性惡論」的信徒?
嫉妒和仇恨,皆由此性惡論而生,中國式政治之超級險毒,即在於一個「偽」字,不識博弈(Game),只知鬥爭;不會有「遊戲規則」(FairPlay),只懂血腥殘殺和成王敗寇。把十三億奴民管得貼貼服服,由歷代帝皇到中共,最大的心得,是不必尊重之,只須鎮以武力,侮以暴威,因為崇尚性惡論的誅心之眾,也不尊重自己。
這是中國政治文化基本教義的Cynicism,哥倫布航海,只為侵略而鋪路;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只是宣洩同性的肌情禁慾;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只為在普林斯頓加薪升教職和進白宮接受美國總統接見而鋪路,一個Cynic,不承認人性有好奇和進取,一口認定世界一切建設皆出於私惡。雖然適當的Cynicism,可以成為哲學家和劇作家,有助於思考和創造,全民的Cynicism,即構成一個民族的永久沉淪。
此所以小時候作文:「我的志願」是做一個總統,長大後志願即成野心,毛澤東說:「江青有野心,她想當主席,讓王洪文當總理」,特區華文知識分子說:「小鬍子有野心,他想鋪路當特首」。
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當政時年薪七萬多鎊,她只領取五萬鎊,她說:我不需要那麼多錢,那時沒有人說她「假慈悲」、「做騷」,或者還有更上層樓當地球霸主的野心——遠離惡質政治,像遠離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