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旅是:<br>聽最好的樂曲:250莫札特

吾旅是:
聽最好的樂曲:250莫札特

音樂,是維也納的血……
如果,每日聽10分鐘莫札特真可增強智力,我該後悔小學時沒好好欣賞音樂老師在堂上播放的莫札特交響樂曲,若從那天開始,持之以恒,今天智商應超過愛因斯坦!智商不復返,但當我在維也納工作到想通街鬧人,只要轉入教堂聽聽詩歌,頓時心境平靜,腦子也會敏捷起來,音樂真能陶冶性情?

記者、攝影:梁佩芬

維也納
今日:氣溫-8至-3℃
濕度64%

擠進人群看安可鐘……

維也納是要慢慢領悟的!
若你只顧向前衝,你便完全忽略了環城大道內每一幢建築物的歷史,可能這幢是莫札特曾住過,但現在變成了每晚110歐元的三星級酒店;那邊是霍夫堡帝國的城堡,前面竟是舒伯特的故居!
慢慢走着,來到了中世紀的霍爾市場HoherMarkt。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這個小中心被摧殘得體無完膚,只剩下數幢能保存下來。我到市場時是11:55am,全街也迫滿了如行花市般的人潮,車輛停在路中心不能前進,因為大家都在等12時正大樓上的安可鐘Ankeruhr播放的12分鐘音樂,由十字軍東征的號角聲到海頓的交響曲。
安可鐘由馬屈所製,坐落在聯結兩棟建築的拱廊上,12個奧地利歷史人物,一個接一個,各用一分鐘時間,從左行到右。這時,連警察也站着聽音樂!

■不少人排了半小時隊才有前列位置。

■突然想買飛看歌劇的旅客,最愛幫襯他們。

由國家歌劇院到街頭表演……

環城大道改建後的第一幢建築物國家歌劇院Staatsop:er就在我的面前。走入歌劇院,又付了5歐元參加歌劇院導覽團,因為售票姐姐說,參觀團可走入後台。國家歌劇院的表演沒像愛樂協會大樓般繁忙,導覽團一天有幾次。
雖然每年只有300場表演,但卻是世界一流的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夢寐以求的演出地方。
這座有新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劇院,有一個世界最大的九千呎舞台,但設計平實,普通紅絨布的座椅,沒甚麼華麗感覺,卻正是1869年5月25日由表演莫札特著名歌劇《唐璜》掀開正式啟用的序幕。此時,我的腦海裏竟浮現出《莫札特》電影中的一幕,心想:能有機會坐在台下看一場歌劇就好了!
出來時是四時,但天已黑,在聖史蒂芬教堂附近,竟看到一群群的街頭表演者:有來自奧地利西部的Andicas和Maria,表演澳洲的土著樂器;又有波蘭MuchaZdzistaw的色士風;也有捷克人Ben的水杯樂。Ben見我向他拍照,突然邀請我加入,教我玩水杯樂,雖然玩到五音不全,但竟也有錢收!玩完一輪,與Ben閒談,才知道維也納政府規定所有街頭表演者只準在下午4時後到晚上10時之間在環城大道內表演,真嚴格!

■除合奏外,有時他們也有獨自表演。

認識維也納,一切從莫札特開始……

維也納是「音樂之都」。從十二世紀奧匈帝國開始,因為王室成員愛音樂,並大量資助樂師和作曲家,整個上流社會都以聽音樂為榮。到了1498年,哈伯斯堡皇帝成立第一支國家交響樂團CourtOrchestra後,令世界各地的音樂家紛紛擁到維也納,爭取表演的機會。
當中,今天剛好250歲冥壽的天才音樂家、於奧地利薩爾斯堡出生的莫札特,當年也特地從外地來到維也納,不只與康斯坦茨(Constanze)譜出戀曲,還完成以意大利獻唱的傳統,改用德文演出的歌劇《TheAbductionfromtheSeraglio》,還有《LeNozzediFigaro》等大量協奏曲和交響樂。
可惜,1756年出生的莫札特,活了35載便在維也納撒手塵寰,死後一代音樂家的屍體只能放在環城大道內聖史蒂芬教堂的地庫!若干年後,舒伯特等後輩才將他運往城外的墓地。但到底這個是否天才的屍首,至今還是一個謎!

■小孩彈大提琴也似模似樣。

坐在教堂聽聖詩……

星期天早上,我走入了幾世紀前是王族做禮拜專用的St.Augustin教堂聽詩歌。教堂室內設計極度豪華,不是大理石就是金色的貴族看台,華麗極了,就算如我般坐在下面的女教徒也穿上貂皮大衣,如此雍容華貴,令我如置身在貴族的國度。

■想看清楚St.Augustin的合唱團,可走近台前一點,但小心被第一行的人罵。

愛樂協會看綵排……

慢慢行到環城大道外的愛樂協會大樓Musikvereingrossersall。看旅遊書說,維也納的音樂很友善,每天下午1:30,大樓都有英語導遊帶領參觀這幢以文藝復興設計的音樂廳。入到可容納二千觀眾、有18根塗上金箔的柱子支撐、頂部繪有阿波羅和謬斯女神的畫像等希獵神話故事的GoldenHall,真想不到這就是1867年由音樂之友協會所創建的大樓會如此華貴。這時有間學校正進行演出前綵排,無意間便聽了他們的樂聲。導遊小姐說,每天下午3時表演的團體,都會在這段時間作最後綵排,所以入內參觀者都可順道聽聽音樂!話說大樓舉辦的音樂會的門票是非常難求,但我只給了5塊錢便可偷聽一下,也頗有意思!

■環城大道內不少馬車等着你來乘,每車40歐元20分鐘。

■我試玩水杯樂,但摔了幾次都搞不到半點音來。

聖米歇爾教堂的故事

位於環城大道內,聖米歇爾廣場對出,與奧匈帝國統治核心哈布斯堡王朝的王宮霍夫堡的對面。穿過教堂便可由平民區進入貴族的地方,所以這座教堂是供平民使用,雖自1100年開始興建,但華麗不及霍夫堡內的小教堂,名氣也不及聖史蒂芬教堂,近日雖開始復修,但資金有限,也不能不把外牆出租供商戶賣廣告賺錢了。

莫札特舊居聽四重奏……

SalaTerrena是1781年時莫札特做宮廷樂師時表演的地方,他還在同年3月16日住到5月2日。從外形看,看不出是一間演奏廳,沒有人推銷門票,沒有堂皇的大門口,只是門外有張海報告訊有莫札特四重奏演出。
演奏廳很細,只容得下70人,水平線坐開去,所以坐後面便很難看到演奏者MozartEnsemble四人的面容!演奏台很小,相信只能容納四人,台上是圓拱形的屋頂,有着文藝復興後期的設計,以花、動物為主題的圖案。7時半,突然大門一開,四名穿上傳統維也納演奏家黑底紅花的服裝的人拿着大、中、小提琴入來!
我們站起身歡迎他們進來,四人上台後回敬一禮,接着開始第一首莫札特的《DivertimentoinB-DurKV.137-Allegro》,然後是Air,再來是海頓的《QuartettinC-Dur/Majorop:33/3》,結尾是莫札特的《EinekleineNachtmusikKV.525》。演奏是這麼的動聽!一小時的表演時間完結了,我忍不住走入後台和樂團談了幾句,原來四人合作了七年,以演奏維也納古典音樂為主,為慶祝今年莫札特的250歲生日,將有更多演奏莫札特作品的機會!

■(左二起)中提琴的Gerswind、小提琴的Claudio、Fritz及大提琴的Luis。

ConcertsintheMozartHouse
地址:DeutschOrdenshans,Wien1,Singerstrabe7
門票:29歐元及35歐元
時間:星期四、五及日7:30pm,星期六6:00pm

AREUREADY...

簽證:持特區護照免簽證,BNO須簽證。查詢:25228068(奧地利領事館)
機票:乘漢莎航空經慕尼黑或法蘭克福往維也納,經濟客位$5,340起。查詢:28682313(漢莎航空)
火車:奧地利火車證,由112美元起。查詢:27302800(學聯旅遊)
貨幣:1歐元約兌9.52港元
旅遊諮詢:www.wienmozart2006.at
鳴謝:漢莎航空、學聯旅遊、維也納(駐華)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