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向來以獨立著稱,曾是少數堅持不向中國政府賣帳的互聯網大公司,即使面對美國政府發傳票要求交出網民的搜尋資料也不屈服,寧願跟美國司法部對簿公堂。但Google忽然同意在中國大陸自我審查,凸顯出西方資訊企業要進軍中國,就要陷入做生意賺錢還是堅持道德的困局。
拒向華府交網民資料
美國政府為了證明《兒童網上保護法》沒有違憲,司法部遂向各大搜尋器公司和入門網站索取用戶的搜尋資料,作為網上兒童色情物品氾濫的理據。雅虎、微軟和美國在線(AOL)已先後合作交出資料,惟獨是Google認為司法部的要求「太廣泛、太麻煩、太空泛和有騷擾意圖」,決定打官司反抗到底,贏得保障私隱權益組織的掌聲。
不過,Google甘為中國大陸市場折腰,令無國界記者組織十分失望,專責監察互聯網自由的組織負責人佩恩說:「Google有雙重標準,一方面在美國反對政府索取個人資料;另一方面在中國幫助當局封鎖數以千計的網站。」
幫中國封鎖千計網站
Google向北京屈服,顯示外國資訊企業要在中國立足,已經無法避開道德的難題,很多時遵守中國法例便會違反人權、民主或自由,但拒絕北京又會損失一個每年增加二千萬網民的龐大市場,美國時代華納四年前便因為擔心中國政府會企圖偵測私人電郵戶口,最後放棄跟中方成立合資企業。
英國廣播公司/英國《衞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