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吻果蝠愛住市區

短吻果蝠愛住市區

【本報訊】電影片段中蝙蝠總是在黑暗濕𣲷的洞穴或引水道出沒,但原來平日人來人往的市區也是牠們的棲身之所。漁農自然護理署過去三年研究本地品種蝙蝠短吻果蝠,發現原來全港約八百隻短吻果蝠,全都居住在市區,其中尖沙嘴九龍公園已有超過二十隻。

不會主動攻擊人

漁護署自然護理主任石仲堂昨表示,短吻果蝠是本港較常見的品種,愛在市區常見的蒲葵及大絲葵築巢,一般人誤以為蝙蝠只住在郊區的想法,是「身在蝠中不知蝠」,其中黃大仙、大埔、荃灣及屯門等地區較多,「佢哋係比較冇咁怕滋擾,我哋試過喺青衣一個好多車行嘅迴旋處度都搵到個竇。」
生態調查員陳思敏說,雄性短吻果蝠會咬斷蒲葵或大絲葵大葉的葉脈,形成一個碗形的巢,然後在巢內發出叫聲吸引異性來同住,「通常個竇愈舒服,就會愈多雌性嚟同佢住,形成一個大家庭,我哋發現最多短吻果蝠嘅一個竇有成二十八隻。」雖然短吻果蝠多一夫多妻制,但雌性較不專一,「可以今晚住呢個竇,聽晚又住第二個,不過生完BB後就唔會咁。」
記者昨在漁護署人員帶領下到九龍公園視察,只見數隻果蝠聚在一堆睡覺,遠處看不易發現。石仲堂說,全港有二十六種蝙蝠,其中兩種為果蝠,短吻果蝠是其中一種;牠不像其他蝙蝠有超聲波系統,但夜視能力極佳,在黃昏出沒覓食。他說,內地有以蝙蝠為野味作菜,但蝙蝠並無食療作用。此外,大多數蝙蝠不會主動攻擊人,市民不需擔心。

雄性短吻果蝠會咬斷蒲葵及大絲葵的葉脈,令大葉形成一個碗形的巢。 黃賢創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