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現代高科技訊息化戰爭,是解放軍近年擬訂的目標之一。不過,三支來自瀋陽軍區的師旅級部隊,最近參加一個代號為「瀚海風暴」的實兵演習時,接連犯了不懂立體戰爭、指揮層級重叠、不善判別訊息真偽、訊息作戰知識貧乏等「四大錯誤」,結果在不同環境的四場「戰爭」中接連落敗,昨日罕有地被《解放軍報》批評為「敗筆」。 《解放軍報》/本報記者
去年初冬,在內蒙古東部通遼市的科爾沁大草原上舉行的「瀚海風暴」軍演中,參與的部隊被分作「紅軍」(己方)和「藍軍」(敵方)兩大陣營。首先,藍軍沿兩條道路迂迴北上,企圖佔領一座重鎮。紅軍接令作戰,並獲得上級增派六架戰機支援。
紅軍的炮兵部隊及時完成戰鬥部署,並以迅猛的火力企圖「強制割裂」藍軍時,始發現火力不足,藍軍兵力已控制要衝,打開北上通路。至此,紅軍指戰員才醒覺,上級加派的六架先進戰機還沒有派上用場,結果陷於被動。《解放軍報》批評,紅軍失去主動權,原因在於指揮員缺乏一體化聯合作戰觀念。
指揮層級重叠 敵方乘機進攻
「某高地發現敵蹤,一個機步營特遣隊據守,令你部速殲!」紅軍在另一場「戰爭」中接令後,指揮員趕緊召開碰頭會,下達命令。裝甲部隊接令後,經一番部署,前線的加強坦克營接到殲敵任務,當任務區分到連隊,戰車隆隆開動時,時間已經過了近二十分鐘。
相反,藍軍採用外軍一級指揮規則,將指令迅速傳達到每個戰鬥單元及每名士兵,並完成了戰鬥部署和編隊。結果,藍軍率先佔據有利陣地,紅軍坦克遭受重創,雙方車輛戰損率為一比四。在第三場戰爭中,紅軍在發動進攻時,其有線通訊網被藍軍切入,然後藍軍以指揮所的名義勒令紅軍延緩進攻,紅軍指戰員信以為真,結果敗陣。
通訊受到阻礙 反干擾未成功
在最後一場「戰爭」中,藍軍利用電子裝備,偵察和干擾紅軍的戰術通訊。儘管紅軍先後運用無線電靜默、隱蔽通訊、快速改頻等反干擾措施,但通訊時斷時續,命令下達不暢,導致部隊行動遲緩,同時無法確定干擾來源而受創。《解放軍報》稱:「這一仗紅軍沒打掉敵方電子干擾站,就是因為對訊息作戰認識不足、準備不夠、缺少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