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滙價毋須問上帝

人民幣滙價毋須問上帝

丁善瑜 倫敦英國特准保險學院院士

張五常教授在○五年十月十四日本版刊出一文〈彈性系數與貿易逆差〉,談到「只有上帝才知道人民幣兌美元要上升到哪個價位才能減低美國目前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這問題不需要找上帝了,只要在人間問一下國際間的外滙市場即可得到答案。
人民幣兌美元之滙兌率牽涉到兩國貨幣,故其兌換價當然不能由中國獨家自訂的固定滙率八點二七說了算。所以美方自○三年起已多次要求中方取消早已不切實際之固定滙率八點二七,而任由中美兩國貨幣間之兌換價,每天依國際外滙市場中之供求每分鐘自由無限制浮動。目前中方雖已廢除固定滙率八點二七,但又設限每天上下浮動不得超過百分之二,等於仍由中方獨自說了算。

不能單方面決定

在奉行市場經濟的兩國之間,(尤其兩國同是WTO會員國),進行國際貿易時,兩國貨幣間之兌換率,必須根據兩幣當天在外滙市場內之供求定價成交,絕不可由一國單方面自訂限價或定底價。
換言之,美國對華貿易出現逆差時,在外滙市場上美方需要買進的人民幣,定必比中方要買進的美元多。人民幣在外滙市場求過於供,當然人民幣兌美元之兌換率會升水。這裏說的絕對不是「升值」,蓋人民幣之「幣值」乃指人民幣在其本國內流通時之購買力,是根據國內之物價、國內之生產率及人民幣之通脹率等各種因素綜合統計出來的。與上述中美兩種不同貨幣間之兌換率完全是兩回事。人民幣之「幣值」完全是中方一國國內之事,與任何外幣之滙價絕對無關,絕不可混為一談。
明乎此,則張教授在其○五年十月十八日一文中,問道「人民幣升值會增加美國就業嗎?」其答案已唾手可得,即人民幣既一如上述迄未「升值」,何來影響美國國內就業之增減呢?可是內地與本港迄今仍有許多學者及業者硬將滙率(RateofExchange)與幣值(ValueofExchange)兩個問題綁在一起談。
報載在去年七月二十二日廢除聯滙制之前,北京師大金融系主任在《瞭望新聞周刊》上說過,「升值不等同滙率改革」。他又告訴記者:中國滙率問題的出路,是滙率機制改革,而不是簡單化的人民幣升值。
美國方面,倒是從上到下,包括媒體,迄未誤將人民幣升值與中美間之滙率混為一談。美方在這三年裏只要求中方廢除中美固定滙率,從未要求中方將人民幣升值。他們且先後派正副總統、國務卿及內政部長等來華見中方領導層說明此事,就差沒有公開說明中方不該冤枉美方曾強迫中方將人民幣升值,免傷和氣。
美方會繼續要求中方任由中美滙率每天依市場供求上下無限制浮動,不達目的不會罷休。十二月七日又派前財長魯賓以私人身份來港,在民營銀行早餐會上,發表私人意見:美國的貿易問題,包括貿易赤字等,是美國國內的經濟問題,跟人民幣彈性滙率機制無關,亦不應透過人民幣「升值」來解決。

美方已攤開底牌

張教授在十二月九日「要求人民幣升值深不可測」一文中,認為美國曾要求人民幣升值及其目的是要求中國貨加價,這些推論其實都是外人的誤解。美方根本從未要求過人民幣升值,更談不上以這題目來玩政治。他們在廢除聯繫滙率制度上,已攤開手中底牌,還有甚麼問題會令人感到深不可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