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兒童樂園》看到紅綫盜盒的故事,印象深刻,用圖畫紙畫了一幀紅綫俠女像:束腰短襖,輕盈立在簷頭,右手持匕首,左手高擎金盒。故事說,唐朝潞州節度使薛嵩,因為魏博節度使田承嗣部署吞併潞州,憂心不已。他的侍婢紅綫叫他不必憂心,她夤夜飛簷走壁,深入田承嗣保衞森嚴的卧室,在酣睡中的田承嗣的枕邊盜去金盒,回來交給薛嵩,叫他還給田承嗣。田失金盒大驚,見薛交還,知道盜盒之人其實隨時可取他首級,這是稍作警告,於是送禮修書表達感謝,從此不打潞州的主意。故事中的紅綫是隱匿身分的高人,忠肝義膽,令人嚮往。
在政壇日久,見聞越增,越覺得紅綫盜盒是政治寓言。紅綫是古代特工,施展秘密監測,搜來的物品,與罪案無關,無罪可控,但是有關資料,足可以展示出來恐嚇有關的人士,訊息是:你的一切已在我掌握之中,可以隨時對你不利,若要我放你一馬,就不要做對我不利之事。這種手法,我以「紅綫盜盒」稱之,歷年屢見不鮮。
紅綫的故事,見宋初編纂的《太平廣記》,最近忽然想找原文來看看,家中遍尋不獲,於是訂購中華書局出版的一套,釘裝印刷斯文簡潔,《紅綫》在第一百九十五卷(第四冊),短短幾頁,文筆簡約優雅而傳神,極值得細讀,描劃紅綫易服出行,薛嵩獨自等待:「返身閉戶。背燭危坐。常時飲酒。不過數合。是夕舉觴。十餘不醉。忽聞曉角吟風。一葉墜露。驚而起問。即紅綫迴矣。」令人悠然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