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電視營商手法冇王管

收費電視營商手法冇王管

【本報訊】消費者委員會去年接獲超過二千宗收費電視的投訴,平均每日六宗,主要涉及銷售手法及合約問題,比前年增加逾一倍,消委會呼籲消費者留意收費電視合約條款。立法會議員涂謹申批評當局監管不力,收費電視營商手法形同冇王管。

消委會日接六宗投訴

隨着收費電視業務蒸蒸日上,有關服務質素及營商手法的投訴也與日俱增。二○○二年,消委會接獲針對收費電視的投訴有二百五十三宗;兩年後的二○○四年,投訴個案已暴升三倍至一千零十宗;至去年更增至二千一百九十九宗,平均每日高達六宗。
消委會呼籲消費者在決定選購收費電視服務時,必須留意合約條款,考慮清楚合約提供的服務是否確有需要。
發言人說:「咁多條頻道,究竟有冇咁多時間睇晒?如果對推銷員嘅說話有懷疑,應該問佢索取電視公司嘅熱線電話號碼,打上去問清楚。」
涂謹申批評政府對收費電視的營商手法監察不力,他指出廣管局只是規管發牌和節目內容,經營手法則並無法例規管。

促加速合併監管機構

政府早於去年初已提出擬就合併廣播管理局和電訊管理局的諮詢文件,但計劃一再推遲,原定去年年中公開諮詢,至今還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早前表示,廣播管理局和電訊管理局合併有助部門節省資源,並成為一個超級監管機構,更有效規管電訊及廣播事業。涂謹申希望政府加速兩局合併,互補不足,對收費電視營商手法作出有效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