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偽班子防火牆 - 陶傑

曾偽班子防火牆 - 陶傑

教改大風暴,教師遊行反教改,大叫「羅范下台」。
然而中國政府有令:曾蔭權高官集團承襲董家班,司局級高官「一個都不能換」。
羅范雖非司局級高官,但涉及教改的設計與推行,無論立場、思想、利益、命運,皆已與教統局局長李國章一同綑綁。李國章必力保羅范,自是義不容辭,因此教師倒羅,即是倒李,倒李即是倒曾經頒令「一個都不能換」的「中央」,在「中李羅面子利益共同體」發功運作之下,教師愈倒羅,羅太地位愈穩如泰山。說不定中方還吸收了上次葉劉愛國反受委屈的錯誤,軟的更軟,硬的更硬,曾蔭權連任後,論功行賞,李國章升為政務司,羅太可扶正為教統局局長,更有力地粉碎教師暴亂集團的猖狂進攻。
「教改」問題,是屬於「政治」還是「經濟民生」?筆者不太明白,願就教高明。因有說民主派及司徒華幕後策動,教改風暴不是簡單的經濟民生之爭,說不定有美英勢力在後教唆,絕對是政治深層衝突。若屬政治問題,則不關曾蔭權的事,就像「政改」爭時間表一樣,任由教師嘈吵一通好了,況且倒羅與否,因有中方「一個都不能換」的指令,全港市民都明白,曾蔭權的民望不會受影響,不止沒有影響,「前董餘孽」一個都不能換,反而成為維護曾蔭權民望的一道「防火牆」。特府有過,罪在「一個都不能換」的前董班,特府有功,則為曾蔭權及其委任的行政會議夏佳理等八君子及個別智囊的功勞。

此一「防火牆效應」,對於曾蔭權,實是喜從天降的獨特優勢,目前似有一套「曾真班子」日漸成形,以曾蔭權為首,「煲呔針」為弼,夏佳理等智囊團為輔,是代表「曾蔭權思想」的理論與謀略核心。外圍則另有一個「曾偽班子」,照樣以曾為招牌,拱以董建華留下的「問責高官地雷陣」,陪襯以親中政黨和左派。無論「教改風暴」,還是「教改風雲」,俱只是針對「曾偽班子」的外圍,扔石頭、吐口水、火燒車胎,對於高遷前港督府開香檳賞錦鯉的「曾真班子」的民望權威,完全無損分毫。
「一個都不能換」的曾偽班子保護性外殼,「好使好用」,以小曾之香港仔本色,豈有不將計就計,二○○七年「連任」之後,何必拆掉這道防火牆?「曾偽班子」在外而位位留用,「曾真班子」在內則層層僣建,已營造有香港特色的真穩定、偽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