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溫三和路線管用嗎?

胡溫三和路線管用嗎?

胡錦濤在他的第一任期最後兩年將重點推行「三和」路線,即其智囊兼黨校舊同事鄭必堅最先提出的「國際和平化、兩岸和解化、國內和諧化」。作為一個政治口號,「三和」當然比江澤民那「無厘頭」的「三個代表」好得多;也比胡在二○○三年提的頗煽情的「新三民主義」(「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來得實際。問題是,「三和」雖然巧妙地揉合了儒家的安邦睦鄰與二十一世紀「化對抗為雙贏」的思想,但它真的可以服眾、管用嗎?
林和立

首先得看看國際形勢,去年年底胡主席與溫家寶總理剛完成馬拉松式外訪,而今年「胡溫新政」的重頭戲不少也會在外交領域上演。過去一星期北韓「流氓領導」金正日訪華,頭一次參觀廣州與深圳的經濟與科技開發區,正好讓胡溫當局向國外、尤其是美國展示,北京已向此「無賴皇帝」做了工作,說服金正日學習中國的市場經濟;把主力放在搞好國內的民生,不要光靠「核武敲詐」來騙飯吃。

中美矛盾難解

北京這一招看來頗漂亮,因為布殊總統在伊拉克搞得焦頭爛額,急於在其他國際反恐領域上得分。假如中國在「國際和平化」的大旗下,可以讓朝鮮半島核危機降溫的話,等於幫了白宮一把,那華盛頓定會對北京有所回報。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伊朗就發展核武問題上和美國的摩擦愈搞愈激,而且因為有全世界的穆斯林原教主義分子以及親密戰友北京撐腰,德黑蘭的強硬新政權居然敢向「美帝」叫陣。最關鍵的是,胡溫當局已表明,北京不會像對付伊拉克一樣,默許美國對伊朗採取「單邊」武力行動,而且中國也會利用它在安理會的否決權,反對聯合國授權「西方聯盟」向伊朗施壓。
從伊朗問題可以看到,中、美這兩個大國,看似共同利益漸多而愈走愈近,但同時因為在許多領域的利益、包括能源的爭奪不斷加碼、矛盾愈積愈深,不是胡溫一兩句「謀求世界和平」就可以化解。

視台為囊中物

至於與台灣「和解」,這不過是鄭必堅繼承已故「國師」汪道涵那老掉牙的溫和統戰策略而已。「和解」的意思和共產黨的「多黨合作制」老調,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相互監督、榮辱與共」有異曲同工之妙。和解亦可解釋為,「你和我走,我可以解除你(對給共產黨吃掉)的疑慮」。
老實說,現在胡溫當局連「小日本」也不放在眼內;一個民進黨跛腳鴨總統阿扁,哪裏值得重視?在北京的考量裏,小小的台灣已是囊中物,只不過二○○八年奧運快到,胡溫的確不想「添亂」,那就說些吉祥話算了。畢竟,沿海個別地區、尤其是發展得較慢的省市如福建等,還得依賴台商的投資。

社會從不和諧

其實「三和」當中,最要命的是不起眼的「構建和諧社會」。苦難的中國自從孔孟以來,從來沒有任何皇朝或統治集團達到過「和諧」——「和而不同」和君民以禮、以理互待——的境界。
胡溫一上台就高叫「以人為本」;且先後宣布過不少所謂向弱勢團體傾斜的政策,如取消農業稅、保證農民工可在春節前拿到工資等等。但胡溫扭轉不了目前中國血淋淋的現實:即在這「資本主義的野蠻階段」,以幹部官僚與紅色資本家為首的新剝削階層,正鯨吞弱勢群眾的剩餘價值以及靈與肉。
負責工業安全的高幹李毅中說得不錯,中國的生產總值是「帶血的GDP」。任何曾在沿海「世界工廠」——即血淚工場——幹過活的同胞都可以證明,裏面的氛圍極不和諧。
壓迫愈大,反抗愈大。最近連富庶的廣東也接二連三的發生官迫民反的大規模抗爭事件,而受命於最高層的武警竟毫不手軟的開槍鎮壓。好一個會吃人的有中國特色的「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