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腐敗最易發生時

盡論中國:腐敗最易發生時

「不跑不送,聽天由命;光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內地民謠中所諷刺的買官賣官現象,是貪污腐敗及權力商品化的體現。
吏治是國家人事的根本,而官位都可以買賣,顯然是與官位相應的權力,具有某些特殊的價值。
以「賣官」出了名的馬德為例,他當年以八十萬元向上級行賄,當上黑龍江省綏化市委書記的「一把手」後,前後賣官十二次,獲得二千三百八十五萬元,勁賺二十九倍,簡直是暴利!
可以想像,其他買官的官員亦勢必層層剝削,結果這樣收費、那樣罰款,令老百姓叫苦連天,這也是他們痛恨跑官賣官的原因所在。

「十七大」前地方黨委變動

由於中共明年秋天將召開涉及重大人事變動的「十七大」,內地各省、縣、鄉等各級地方黨委的人事今年率先變動,涉及的官員數以萬計。誠如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江所說:「這是腐敗最易發生的時刻,(中紀委)在這個時候公布這些『買官賣官』案件,就是為換屆工作有序進行,發揮警示作用。」
不過,僅僅公布幾個貪官的名字,並不能收到杜絕人事腐敗之效。事實上,「積極改革人事制度」早在朱鎔基總理當政的時期已提上議程,溫家寶就任總理後亦一再為「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而大聲疾呼,但直至今時今日,幹部人事腐敗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日益嚴重。

推民主選舉制度方能杜絕

究其原因,內地政壇團派、上海幫、太子黨、秘書黨充斥,各派系壁壘分明,江澤民在位時,來自上海的官員「雞犬皆升」,現在胡錦濤當政,各地方省市的團派幹部,不論質優質劣均蜂擁上位。除了派系源流外,老幹部有人事影響力所造就的裙帶關係,加上年前所謂「三講」(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等政治表態的所謂競爭上崗運動,客觀上都窒礙和排擠了有能之士當官和晉升的機會。
要解決問題,內地各級黨政部門必須在人事體制上,革除黑箱作業的運作方式,擺脫「人治」的枷鎖,逐步推行直接民主選舉制度,讓人民意願在官員的選拔中起主導作用,方能從根本上解決所謂「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跑官賣官」問題。
李平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