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幹掉春晚 - 李怡

李怡專欄:幹掉春晚 - 李怡

臨近春節,北京中央電視台的「春晚」節目又引起了內地網民的議論。所謂「春晚」,是指從一九八三年開始,每年除夕晚間播出的「春節聯歡晚會」。
在剛開始播出那幾年,「春晚」幾乎是只要有電視的內地家庭必定會收看的除夕大戲。但隨着湖南衞視、鳳凰衞視等競爭者出現,更重要的是「春晚」的綜藝節目總是離不開官方的宣傳氣味,老百姓對這種「教化」主旋律已經日久生厭了。「春晚」的收視率也逐年下降。不過,至今在十三億人口的這個聯播節目中,仍保有穩定的數百萬觀眾。大年夜,全家吃團年飯,各個地方電視台都聯播「春晚」,民眾的選擇並不多。
今年「春晚」,有兩樁事情是較受關注的。一屬官方,一屬民間。官方關注的事情,就是自一月六日起,內地轟轟烈烈地為兩隻贈台大熊貓發起徵集乳名活動。有關活動已於上周末結束,不過最後結果還須等到「春晚」時由電視觀眾投票確定。這個宣稱已有一百三十萬海內外華人參與的命名活動,儘管在內地被官方炒熱,台灣當局卻還沒有表示要接受這份國寶厚禮。熱面孔貼上冷屁股,會不會增添兩岸關係的變數,頗受關注。

「春晚」受民間關注的事情,是據稱在三個月內有四億人收看並有八百多萬人以手機票選的「超級女聲」得獎者,會不會上「春晚」的節目?「超女」是不是唱得好,筆者沒有聽過,實在不敢說。但八億人聽「超女」唱歌,又以手機投票,也算是近似全民參與了。美國《時代》雜誌從這項活動讀出了「民主」的況味,但對內地民眾來說,講「民主」似乎是遠了些,他們大概不過是想自主娛樂一下,自己「玩一把」、「過過癮」。因為長期以來,內地民眾的娛樂節目都是官方設定的。要不是官方組織的活動,就是反映官方主流意識形態的文化。個人表達,民間娛樂活動,長期來是一個消失了的概念。「超女」活動,可以說是老百姓用自娛的方式來抗拒官方編派給他們的娛樂。是不是唱得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百姓自己選擇的娛樂。
不過,儘管民間的呼聲很清晰,據內地的消息人士透露,「春晚」的主辦者,對「超女」仍是視而不見,不打算讓超女登台。
「春晚」仍要肩負政治使命,今年的主旋律不用說是「建構和諧社會」,唱的,跳的,講的,恐怕離不開「和諧」。當局這種把「和諧」強加於人民除夕歡樂之夜的做法,據說已引起一些知識界的不滿,有網民公開說要杯葛「春晚」,甚至建議民眾用「麻雀」、「酒」、「鞭炮」等自選娛樂去把「春晚」「幹掉」。
別的自主沒有,難道連娛樂都不可以自主嗎?
逢周一、二、四、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