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促修訂四措施減壓

教育界促修訂四措施減壓

【本報訊】教師的怒吼源於近年被教育界指為排山倒海的教育改革,為紓緩教師壓力,在各項措施中,教育界較傾向修訂全港性系統評估、教師基準試及學校校外評核實施情況,並中止本學年起推行的會考校本評核。
中文中學聯會主席黃美美在教育界算是溫和派,不過她也認為全港性系統評估應該修訂,由現時每年舉行,改為隔年或每三年一次,令學校減少操練學生。
本學年起會考中文及英文科都推行校本評核,評分計入公開試分數,教育評議會批評這制度為教師帶來沉重工作,提出即時中止;黃美美也指教師要做好校本評核要「相當多工夫」,遇着學生不合作時,根本難以推行。考試及評核局副秘書長張永明已表示,會研究是否延遲推行有關措施。
○三年推行的校外評核學校制度,由於報告會公開予家長參考,報告結果關乎學校存活,以致教師在事前要準備大量文書報告,曾有學校準備七十二份文件應付。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副系主任龐憶華質疑這制度的存在必要,「大家為生存而做,係假嘅!」

台韓教改也有問題

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趙明認為,教改是因現有制度不足才推行,現在的問題是同一時間進行,才招來教師不滿。他贊成推行教師語文基準試,但可能題目過深,才令不少應考者不及格。
香港以外,觀乎各地的教育改革多以失敗告終。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副院長吳大琪指出,香港的教育改革主要參考台灣,例如要學生多學習學術以外知識等,但台灣同樣面對教改失敗問題,而負責推行改革的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更要為此公開道歉。
龐憶華亦說,南韓也有把校本評核由高中三,推前至高中一實行,結果導致學生學習壓力大增,學生因此而自殺的人數增多,在國內引起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