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賭馬,其中一個得着,是懂得感應傳媒威力和賠率的關係,知道賠率偏冷或偏熱,有時從這種「技術分析」之中,是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在股市中,同樣的思維也可以應用,以昨日港股的表現而言,和傳媒言論相比,恒指是比預期弱,國企則跟預期差不多。不難解釋,始終大部份人都覺得國企股仍是天之驕子,資金流向所趨,個個策略都是趁低吸納,自然令下跌空間有限。在運作上,筆者昨天已經初步入市,但從預測走勢的角度,則認為尚有下調的空間。
投資者信心大,太過癡迷,對後市並非好事,而且其他市場的發展,亦不是太有說服力,外圍股市固然軟弱,連帶商品價格也有下調的迹象。今年開波至今,各個市場都累積了龐大的升幅,並非有甚麼特別的新消息所推動。一旦逆轉,調整幅度可以頗大。
國企未必跌得多,商品轉弱則令人有戒心,恒指形勢更差,昨天初步估計上周中低位會失守,以昨天低開反攻乏力的表現,向15200進發的機會頗大。
分段入市減心理壓力
短線看淡,但依然進駐,是認為今次升市的基調未受破壞,分段入市,減低對時機掌握的要求這個方法比較實際,以免大市出乎意料重新發力便後悔。
很多小投資者攻守十上十落,其實是攞苦來辛,分段買入或沽出,不錯賺得較少,卻可以大減心理壓力,有貨在手,又有能力加注,便不會因為回頭向上而高追,或者捱打喊止蝕。
這一注之後,會等到接近心目中的下調目標才認真再出手,不然便有失分段入市的意義。
而出擊的目標,一定是今次升浪早期的領導股,市場看得最好才最早發力。落後股反而更多人吹噓,通常升浪後期都有這個現象,因為估值上表面最便宜,但上個月TCI鬧個天翻地覆之後,大家都應該明白,甚麼是扶不起的阿斗。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