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在香港雖然起步較遲,但卻大受投資者歡迎。領匯(823)在上市後短短兩星期內,股價上升超過4成;泓富(808)於上市當日,股價最高亦上升兩成,投資者獲利豐厚。因此,當越秀REITs(405)於去年12月下旬招股時,獲得接近500倍的超額認購。
在憧憬這類基金的回報之際,投資者應該小心當中的風險。與其他股票投資一樣,此類基金單位的價格亦可升可跌,投資者有可能無法取回原來的投資金額,亦有可能不獲分派任何股息。
宏觀經濟影響大
REITs主要投資於房地產,收取租金是基金的主要盈利來源。因此,基金的經營涉及一般房地產投資之風險,包括市場租金變化、租約到期未能續約、空置樓面未能租出、營運成本上升等。這些風險,除了和管理層的效率有關外,也和宏觀的經濟因素有關,受經濟表現、利率、通脹、物業市場的供需、物業價值之起跌等各種因素所影響。基金管理層無法保證物業價值及租金不會下降。
雖然領匯和泓富保證了上市後頭兩年的股息分派,但長遠而言,股息的分派乃取決於物業的經營和管理。此外,這類基金受房地產信託基金守則的規管,借款額不得超過資產總值的45%,這項規定,可能影響股息的分派。如果基金的借貸已達規定的上限,即使有經營盈利和足夠現金,也無法派息,因為派息後,基金的現金減少,資產總值減少,借貸跟資產的比率會因而提升,超出規定的比率。因此,長遠而言,基金無法保證有能力作出分派或維持分派。
此外,以領匯而言,儘管較早前訴訟已獲解決,但不能排除日後遭受挑戰的可能性,也無法預計挑戰的性質和結果。由公營機構轉為私營機構,管理層可能改變經營模式,推行若干措施,如取消租金優惠等,以提高物業之效益,增加收入,但租戶對這些措施可能會以社會、法律、或政治途徑抗爭,對基金的營運帶來負面影響。
雖說富向險中求,但投資者仍應評估自己承受風險的程度,切忌盲目追求回報。
香港分會專業事務部
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