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香港時裝節,不用飛。
多了時間訪舊探新。
會展中心在灣仔,走過極之方便,連貫地鐵站的天橋,跟最富香港街坊味道其中之一圈的地段打成一片。
住在中環蘭桂坊及蘇豪的日子,常到灣仔探訪《新晚報》時期的楊大姐、劉致新……共找好吃的,鵝頸橋街市熟食市場有馳名燒鵝與清真家庭小食(羊肉湯真滋味)。附近印巴族裔聚居也有不少咖喱館。「青文書店」是那段日子不可或缺的蒲點,同為莊士敦道的街坊有著名「三不賣」野葛菜水專門店,真是單身寡佬最佳湯水補給站。亦舒小姐曾經寫過:廣東人的老火湯幾乎怪誕似莎劇《麥克白》裏邊女巫們煮的魔法湯。鮮榨果汁營養不是更高?
多年過去,她小姐會否體驗果汁多飲易濕易寒涼?一碗老火湯或足料涼茶灌下去,人的脾氣戾氣寸氣也會朝低處調整。
幾年沒到「三不賣」,前天路過,見店舖主理大姐依然掛着斯文笑容一面斟湯一面打招呼:「好久沒來咯,鄧生……」一碗野葛菜水滑過來,另有小碗內盛海鹽,以精巧小木匙置點點落菜水攪混吊味兼下火,然後飲下,老好甘鹹甜味道依然。
第一次在這莊士敦道地舖喝野葛菜水大概回到八十年代後期。但他們「三不賣」的歷史卻要倒數回去一九四八年,以龍脷葉、蜜棗、果皮等中草藥煲上十多小時,火候十足,睡眠不足、牙肉腫痛,去痰降火,最好!
同一位置,獨沽一味野葛菜水,賣了超過半世紀;相信店子是自置的了,不然七元一碗,賣多少碗才能支付香港三大害之一的「租金」(似乎近年本埠害不止三)。灣仔店文明,星期天休息,涼茶小店如此風騷,真不簡單。除了灣仔,尖沙嘴加拿芬道集友大廈亦設分店。不過還是灣仔老店較親切,看着電車叮叮叮……叮叮叮從早到晚響過來又響過去,看盡多少暴動遊行本城起落;一碗野葛菜水鹹中帶甘喝下去,都付下火化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