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春節旅行黃金周將至,無論大小旅行社報名都很火爆,許多冒牌或無良旅行社乘機渾水摸魚,令貪平北上參加內地遊的港人隨時墮入各種陷阱。當中常見陷阱是貨不對辦、食宿縮水、旅行團變購物團等。 《南方日報》/《人民日報》
據內地旅遊業界人士指出,廣東近年每逢黃金周便掀起旅遊價格戰,許多旅行社將價格當作唯一競爭要素,以低價團招徠旅客後,卻形成「不誠信經營模式」,在行程中出現服務縮水,或強迫遊客購物。
遊覽景點 過門不入
內地傳媒羅列最常見的旅遊陷阱包括:
一、行程貨不對辦。原定行程被取消或更改;個別景點只安排門口拍照而未能入內遊覽;
二、旅行團變購物團。有旅行團參加桂林四天團,在當地三天行程被安排去了五處地方購物,原定的多個景點行程被縮短甚至取消。
三、出售假貨。一名台灣女學生在廣州參加九寨溝六天團,被帶到當地水晶廠購物,她購買三件水晶首飾,並由廠家開出天然水晶證明,但經廣州技術監督局檢驗後發現,當中兩件首飾是人工合成的水晶。
四、導遊中途離隊。廣東一些低價團為節省開支,導遊不是全程帶隊,以致三十人的旅行團中途因「群龍無首」而出現混亂。
五、巧立名目收費。一些低價團利用節日安排遊客燒香拜佛,加收費用。
六、旅行團被賣豬仔。部份旅行社長期拖欠合作夥伴團費,被拖欠方以滯留遊客或甩團方式追討欠款,遊客無辜被賣豬仔。
七、食住縮水。以低價招徠的旅行團收不回成本,只好減少包餐,部份用餐由遊客自付。原本住五星酒店的則降級住二星。
八、欺詐外地客。深圳部份無牌旅行社向廣東省以外的遊客推銷「異地港澳遊」,標榜是香港一日遊,卻將遊客帶到沙頭角中英街充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