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受欺凌、薪金遭拖欠的報道不絕於耳,內地傳媒也不斷有關心這弱勢社群的呼聲,甚至國務院上周專門開會,研究解決農民工的困境。當局至今仍迴避直接造成農民工困境的制度問題:即中共建政以後人為的城鄉二元戶籍結構。
城鄉劃分 財產差別30倍
一九五一年,中共建政伊始,公安部就頒布了《城市戶口暫行管條例》,一九五八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從那時起,中國人就被人為地劃分為城市人和鄉下人。這種世界罕見的城鄉二元戶口安排及城鄉人口隔離制度,是以官方文件、法律和制度的形式超穩定地固定下來的。正是這種人為的二元隔離制度,加之中共建政後長時間地對農民實行的財產剝奪政策,令中國今天的城鄉差別高距全球榜首,在人均財產方面,城市人是農村人的二十至三十倍,在人均收入方面,城市是農村的六倍,而城鄉差距僅次於中國的非洲莫桑比克,同類差距僅為三倍。
巨大的經濟差距和人為的身份差異,造成對農村人的身份歧視,也導致了農民工今日的慘況。改革開放後,內地當局放鬆了農民入城打工的限制,但戶籍制度的改革至今仍是說得多、做得少。農民工受欺負只因他們是貧窮農民,來自農村,僅靠「暫住證」棲身,在城市裏做的是最粗重的工作,領取的是最微薄的薪水,由於他們的身份不同,在住房、醫療、教育和安全保障方面,都在當局的保護網外,因此,易受歧視,也自然成了無良僱主的欺凌對象。
胡溫新政以來,對弱勢群體的關愛之聲日漸響亮,但人們看到的無非是一齣齣逢年過節慰問、捐錢捐物之類的舊戲碼,即使是總理親自為民工討薪之類的表演,對億萬農民工的困境也沒有根本的幫助,甚至還發生慰問者送的紅包,轉身就遭包工頭剋扣的荒唐事。
改革戶籍 保障入城農民
其實,內地的專家學者早就指出過,只有徹底改革不合理的戶籍制度,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對農民的歧視,從而在經濟上保障入城打工的農民工的權益。甚麼時候,當人們忘記「農民工」這個詞時,他們所受的歧視和剝削應該就會大幅減少了。
李平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