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教師怎能不發出怒吼呢? - 盧峯

蘋論:教師怎能不發出怒吼呢? - 盧峯

聽過羅范椒芬女士、聽過李國章局長的說話後,就不難明白為何前線教師的怒氣那樣大、為何昨天有過萬教師參加遊行,反對教改政策及要求兩位執掌教育政策的官員下台。
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女士有關教改與教師自殺的言論固然盡顯羅太對前線教師苦況漠不關心、對前線教師憂慮不理不睬的冷淡態度。教統局局長李國章先生把教師的壓力歸咎於家長要求太高、推在學生操行欠佳等同樣令人感到這位李局長只懂推卸責任,對前線教師的苦況、對前線教師的憂慮全不理解。像這樣的人,怎麼能繼續成為香港教育的掌舵人呢?
首先應該看到,家長要求高並不是今時今日才發生的事、並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家長對學校、對教師有要求其實是一貫的情況、是自然不過的,試問有哪個家長不要求學校、不要求教師盡力教好自己的子女的呢?可在特區政府大力推動教育改革的鴻圖大計以前,前線教師並沒有因為家長的要求而感到彷徨、感到憂慮、感到巨大的壓力,更絕少發生教師因不堪壓力而走上絕路的悲劇。這不是足以證明家長的要求根本不是令教師壓力大增的主要因素嗎?
此外,家長對教育制度、對教育政策的最大要求、最大訴求是增加選擇,讓他們的子女可以按本身的能力、按個人的發展、按適合的教育模式接受教育。這樣的要求不僅不會對教師構成壓力,反而令教師創造更大的空間,讓教師可以創造更多不同的教學方法及模式。只可惜特區政府的教育改革並沒有朝這個方向邁進、並沒有重視家長的要求,反而是按官員的旨意、官員的想法從上而下的對教育方法、對課程作種種新的規定,並要求所有學校跟隨同樣的模式。換言之,推動教改的並不是家長的要求而是官員的要求及想法,李局長怎麼居然說家長要求是教師壓力的元凶呢?這不是在混淆視聽嗎?

至於指學生操行欠佳是教師壓力大增的重要原因同樣也是荒謬的說法。學生操行問題是自有學校以來都免不了的難題,任何有意投身教育事業、任何老師都會有心理準備要處理上課的秩序問題、要處理個別學生的錯誤及不當行為,而學校當局及教師經過長期摸索及累積經驗已建立了一貫方法處理問題學生;換言之,學生操行問題已是預計中的問題,並不會構成新增的壓力。此外也沒有任何迹象顯示學生操行或課堂秩序已變成普遍學校的問題、已變成愈來愈嚴重的問題,李國章局長怎麼居然把學生操行說成是教師壓力的根源呢?
其實,李國章局長及羅范椒芬女士只要打開耳朵、只要放開胸懷就不難聽到前線教師在一波又一波教改措施下的呼號、就不難聽到前線教師在一輪又一輪殺校風潮下的彷徨、就不難聽到前線教師在一次又一次課程變革中的焦慮。只可惜,他們只想為教改護航、只想為教育政策辯護,對教師的辛勞、怨憤、憂慮卻漠不關心,置若罔聞。像這樣的態度,怎能不令教師反感、怎能不引發教師的怒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