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A,019)去年初至今,升幅11%,與恒指升幅幾乎完全一樣。06年,估計太古會略為跑贏大市。太A上周收72.10元,太B(087)收14.10元。
■上周,太古以61.8億元,向中信泰富(267)收購又一城商場及寫字樓50%,至此,太古將全資擁有該項物業。中信積極減持本港物業,辭官歸故里,集中發展上海物業,太古則漏夜趕科場,積極投資地產,不但是在本港,而且亦有意在上海、杭州及成都投地發展。
太古現時擁有的各類物業,以市值估計近700億元,連同酒店,估計逾900億元,相等於每股(太A)有約60元投資於地產與酒店,佔股價約83%。太古的「地產質地」非常高。
■05年6月底,太古淨借貸39.88億元,淨借貸比率僅5%。增持又一城物業後,借貸比率仍處非常健康水平。
■05年(12月年結)上半年,太古營業額89.88億元,增7%;純利77.41億元,較上年同期重列的32.15億元,大增1.41倍,每A股盈利由1.96元大增至4.79元。盈利佔營業額比率極高,是因為共同控制公司與聯營公司的營業額,依例並不計算在太古的營業額中;半年盈利大增,則因採取新的會計準則,投資物業增值入帳。不計物業增值及特殊性質項目調撥,太古05年上半年業績實際增長11%。
05年全年盈利預測96億元,每A股6.27元,增47%。現價往績PE16.9倍,預期11.5倍。
06年,重估物業帶來的得益告一段落或減少,出售發展物業盈利亦大減,業績將倒退,預測盈利回落至70億元,每A股4.58元,PE15.7倍。
■太A05年6月底帳面NAV55.39元,物業全面再秤,其他資產以估計市值計,實際NAV可達80元,股價仍較實際NAV有10%折讓。
B股折讓不存在
■太古股份分A股9.30億股及B股30.03億股。A股面值是B股的5倍,A與B的投票權一樣。理論上,5股B股的價值與1股A股的價值相同,但多年以來,B股一直有折讓,最高達31%(即5股B股市值,只及A股的69%,當時是01年9月)。
04年8月20日推介太古B,至今B股升幅64%,A股升42%(連股息)。B股現價14.10元,5股折合70.50元,較A股72.10元,折讓2%,今後持B股希望在折讓上得益的機會,已不再存在,買B股與買A股無大分別,但A股買賣較活躍。除非發生股權爭奪戰,5股B股的價值才應高於1股A股。然而,英國施懷雅集團持有B股67.02%,持有A股5.08%,實際佔A股加B股的總投票權63.16%,根本不可能發生敵意狙擊事件。
●太古A屬穩健投資對象,估計今年會略跑贏大市,可在68元上車,中線目標價82元。
Followup:中國建築 提防接棒
中國建築(3311)去年7月8日以介紹方式上市,中海海外(688)將中國建築以每持18股中海獲送1股送出,大股東(中國建築總公司)持64.3%,街貨35.7%即1.76億股。市場貨源市值有限,大搞歸邊遊戲。
去年7月13日推介0.90元買入中國建築,1.15元落車(推介前0.92元)。現價2.65元,較推介落車價1.15元高出逾倍。當時是根據目標P/B0.71倍及往績PE9.3倍訂目標價。回頭一看,訂落車價錯得離譜。
中國建築現價往績PE高達21.5倍,05年預期PE下降,然而,P/B已達1.64倍。本港建築股,甚少有P/B極高的例子,PE亦一向不高,現價已偏高,追貨提防接棒。
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