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可謂中字股的天下,粗略估計,投資者持有的中資股,若非在近日才摸頂追入,至今應該有一定利潤,有些朋友可以過一個「肥年」了。
在一眾國企股中,相信近日最令(其中之一)散戶們如癡如醉的便是國內銀行股孖寶──中國建設銀行(939)及交通銀行(3328)了。可能是筆者近期經常被投資者詢問到此兩股的關係,故對交行及建行已有點「麻木」。直至日前閱讀到美國主要報章《USAToday》的一篇報道,才察覺本港的一眾散戶們原來是頗為「勇敢」,膽子不小,上周《USAToday》有一篇名為「OnlythebravestofbankersboldlygointoChina」的報道(可譯為「只有最勇敢的銀行家,才有勇氣投資國內的銀行」)。
文中第一句便指出,建設銀行並非膽小者的投資之選(ConstructionBank......wasnotaninvestmentforthefainthearted),可見在老外眼中,投資內地銀行股,是需要一定勇氣,並非膽小者的遊戲。
至於內地銀行股令外國投資者存有戒心的因素,包括銀行高層的貪污,例如建行的前董事長張恩照便因涉嫌受賄而辭職。其次便是內地銀行冗員過剩、壞帳太高及政府干預等等問題。
在這麼多不利因素下,外資銀行仍爭相入股內地銀行,當然是利之所在,其中一個因素便是外資可以低廉價錢入股,正如美國銀行以1.1倍帳面值入股建行9%股權,單是帳面利潤已逾50億美元。此外,便是「快捷」,由於外資欲在內地開設分行,基本上開設一間分行是大約需要1年時間申請才獲批准,故開設20間分行便需20年時間(註:資料來自「ChinaEconomicQuarterly」),故直接入股內地銀行,較為快捷方便。
成交雖大RSI背馳
至於投資策略方面,外國的專家們普遍認為,小型的內地銀行較佳,主因是在外資銀行入股後,規模較為細小的內地銀行,相對上壞帳風險較小,同時亦較容易改善其營運情況,不似內地4大銀行,仿似恐龍般巨大,不易扭轉,可能是這因素關係,促使交行在估值方面(如PE、P/B等)皆略高於建行。
走勢方面,上周五建行的成交異常龐大,並蓋過滙控(005),但股價仍未能大幅飆升,反映阻力漸大,同時其9RSI已呈背馳現象,故投資者宜訂下止賺位,一旦勢色不對,便趁機獲利,過肥年。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本港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