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世家:做逃兵好過做烈士

教育世家:做逃兵好過做烈士

「作為一個母親同妻子,唔想見到仔女同丈夫咁辛苦。寧願俾人批評做逃兵,都好過做一個烈士!」曾任中文教師的馮太,眼見丈夫馮文正、兩名女兒及媳婦受盡教改摧殘,每日要披星戴月工作,昨出席教評會研討會時,苦訴教育界正奏起夕陽之歌,全家有意離開教育行列。
馮太丈夫是教育界知名的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油塘)校長馮文正,其長女、幼女及媳婦均正擔任教師,而兒子則在城大任講師。曾任教師的馮太說,丈夫每日五時起床後,開始處理學校工作,七時匆匆吃早餐後,即回校工作,由八時起一直開會及處理校務至晚上,每天均拖帶着疲倦身體回家和上學。
「作為太太,好唔想見到佢咁樣做落去!佢不停付出,但係就冇等同嘅回報。我好心痛!」馮太說,丈夫將達五十九歲,打算今學年結束後提早退休,而她早於三年前,眼見教學工作辛勞、教改對教師造成壓力,已勸丈夫退休。
她說,媳婦因經常早出晚歸,難與兒子見面,幼女則表明若教育前景灰暗,有意離開教育界自設補習班,以實踐個人的教育理想,至於長女亦有離意。

令老師「不務正業」

馮文正則說,他曾與羅范椒芬說教師應「得閒啲」,否則教學都會變得薄弱,教師有時間才可以照顧學生,但社會卻將教師「唔應該得閒」合理化。他說目前許多教師為應付殺校潮,需往街頭派傳單、替家長託管,令老師「不務正業」。
面對工作壓力,馮校長說即使有教師有機會升職,但都不敢升職,有位於天水圍的教師更要替家長託管,甚至要留在學校「瞓覺」,「我覺得曙光嚟唔到,係𠵱家境界嘅人處理唔到呢啲問題,教改真正目標係教好學生,但係我就做唔到。」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