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禮失於野的悲哀

盡論中國:禮失於野的悲哀

孔子曾說:「禮失求諸野。」意思是,當朝廷綱紀紊亂、社會秩序喪失後,還可以到民間去找回來。這是對正義在民間的信任和期盼。觀之今日的中國,最可悲的是,當官方還在拚命為黑社會的存在找託詞、打哈哈之際,弱勢社群已不得不向黑社會低頭,甚至加入黑社會,以另類方式保障自己的權利。

草根另類方法保障自己

中國官方一直避言內地黑社會猖獗的事實,並以「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名稱代替黑社會。公安部發言人武和平上周四在記者會上有一段繞口令似的說詞:「黑社會性質組織是和黑社會同性質的組織,但是有量的差異,它不是流氓團夥,不是一般團夥,而是黑社會性質的團夥,它與黑社會還有一段距離,是不典型的黑社會組織。」
黑社會(黑幫)這個詞,為甚麼成為中國官方的禁忌?坦承黑社會的存在,為何那麼難呢?不外是意識形態在作祟,與官方將「騷亂」稱作「群體性事件」同出一輒,都是為了顧及中共及社會主義的面子而已,以為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外界對中共領導無方的批評。
這類「官話」被形容為「透明的謊言」、「皇帝的新衣」,常常成為民眾插科打諢、冷嘲熱諷的對象。御用文人「發明」這類「官話」,只能滿足領導人的虛榮心,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胡錦濤施政綱領的大諷刺

弱勢社群投靠黑社會問題近年愈演愈烈,無異於是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以人為本」施政綱領的極大諷刺。雖然胡錦濤提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口號,但未觸及官員腐敗的制度性根源,無法挽回禮失於朝的頹勢;「黑社會性質組織」、「群體性事件」這類新名詞,不可能成為重建社會秩序的「禮」(秩序),只會更加凸顯當局的心虛和無能。
當社會底層的人員被迫放棄正義感,加入黑社會為非作惡,甚至以販賣兒童維生時,禮既失於朝,又失於野。誠如北京學者田松所說:「如果草根階層整體失去了對自己生活意義的肯定,失去了自尊,失去了內在的道德感,將是一個民族的滅頂之災。」
李平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