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萍語:現價追入國企風險高

投資萍語:現價追入國企風險高

港股上周表現反覆,恒指受美、日股市拖累而顯得偏軟,H股指數則受到中國因素刺激而不斷創新高,目前的問題是,中資股上升動力能否持續?
激發今次國企股急升的原因,已不再是老生常談的人民幣升值問題,而是內地B股市場可望有新改革方案。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周勤業表示,將以試驗方式允許上市公司回購B股,此話一出,立即觸動了B股市場的神經,並帶動A股投資氣氛,而H股也不理會恒指、杜指及日經指數的調整,資金不但吸納早前急升的中資金融股及近期再現突破的石油、石化股,並開始流向原材料、公路等落後股份,這個現象似已有點不健康及反應過敏。
由於H股平均PE較B股為低,而H股及B股之平均PE亦低於A股,目前,H股及B股比對A股的折讓仍大,但這個「折讓效應」對B股及H股的升幅僅能短暫存在,H股升勢能否持續,仍有多項因素需作考慮。

B股改革因素已反映

無可否認,內地股市改革是今年金融業改革的一部份,但從近期中國政府在銀行、保險等金融業推出新措施的方法,以及考慮到內地A、B股投資者在過去多年的投資行動來看,對B股的改革也只會逐步進行。猶記得2001年B股市場開放予持有外滙的內地居民參與買賣,一時間,B股股價及成交大增,結果,海外投資者趁機沽貨(雖然不少投資者仍損手離場),內地居民卻接了火棒,其後亦因為B股熱潮消失,不少內地居民至今仍持有高位買入的B股。因此,內地投資者質素參差的問題,令到政府偏向採取漸進方式將B股逐步被取代。另一方面,B股交投遠不及H股活躍,這個市場風險說明了,H股對A股的折讓大於B股對A股的折讓亦是合理現象,加上H股股權變動的透明度較高,因此,不要以為B股持續上升可帶動H股持續同步向上。
另一方面,內地A股已陸續開始發布2005年度盈利預告,任何A股上市公司之盈利較上年度增加或減少5成或以上,均需先作預告,為相關股份帶來較大波動,而個別原材料、電力股去年盈利極有可能減少5成以上,因此,這些股份宜趁近期反彈沽貨。中國鋁業(2600)、江西銅業(358)及紫金礦業(2899)去年度盈利增長不俗,但由於近日升勢過急,亦可考慮先行獲利。
雖然筆者認為近日國企升勢已過份反映B股市場改革的因素,但未改筆者對今年中資股可跑贏大市的看法,短期而言,國際油價主導中石油(857)走勢,加上另一重磅H股指數成份股中石化(386)的升勢,令H股指數有機會再創新高,但其他股份表現料轉較參差,現水平追入國企之風險頗高。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