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培新以金庸武俠小說的內容及人物作畫四十幅,在中環交易廣場一期展出至本月二十七日。
撰文:冼麗婷
攝影:韋志滿
二○○三年我第一次在香港舉行個人畫展,畫的內容有半世紀前本地街童的生活、及粵劇名伶任劍輝白雪仙的肖像等。當時我跟剪綵嘉賓金庸說:「我畫過很多插圖,就是沒有替你的武俠小說畫過。」金庸笑而不語。後來,我決定在廣東畫院舉辦主題畫展,取得金庸同意,以他小說的內容和人物化為巨幅畫作,先後在廣東、澳門展覽,現正在香港展出。
………………………………
我畫畫四十幾年,看盡名人創作世界,往日與查大俠(金庸)雖然在工作上緣淺,但私底下,我們卻是showhand「牌腳」。其他「牌腳」還有雜文家董千里及小說家倪匡。
三個文人,牌技各有千秋,風格亦因人而異。金庸講求君子之心,為了顯示文化友好的牌局與眾不同,規定每人輸光桌面的籌碼才能加碼,我們showhand時候就不容易以大欺小、以本傷人,完全旨在鬥智鬥運氣。
董千里似乎最懂得揣摸對手,我估計他有八成勝算,輸只屬偶然。倪匡出牌跟做人一樣沒有規律,充份表露愛怎樣就怎樣的遊戲人生性格,他會為了不讓某人贏得更多而快速輸光自己的老本,對他來說最大成果不一定是贏,而是好玩。
牌局是這樣令人難忘,包括倪匡爽朗的笑聲、董千里沉思的神情,還有金庸不讓我離場趕畫稿時洋洋得意的說話:「同行如敵國,我就係要你交唔到稿!」
………………………………
我根據別人的文字創作再進行圖畫創作,曾經遇過一些蠢得令人想叫救命的情節,也曾經激賞高手手筆,很期望自己能夠配上一幅好插圖。
倪匡無論寫甚麼,讀者都愛看,到了後期,他只有時間寫摘錄叫我作圖,記得他有一次留下九個字:「千軍萬馬圍住一小孩」。
倪匡的妹妹亦舒第一篇短篇小說也是由我畫插圖。第一次見到亦舒走進環球出版社交稿時候,她只有十七歲,穿着校服,額前留海、長髮披肩,臉上是對身邊事物無限好奇的少女神情。那是六十年代的事情了。
………………………………
這些年來我除了工作量多,也要求自己不交行貨,估計畫過三十多萬幅圖畫,曾經合作過的還有愛情小說作家嚴沁、岑凱倫、依達,武俠小說作者古龍、金童等;也經常為報紙畫漫畫、重要新聞重組畫面。
當畫家是孩提時候的願望,感謝上天的安排,我一直都珍惜創作機會,甚至不會安排自己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