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新藝術:投資商品錢途無限

理財新藝術:投資商品錢途無限

在投資市場內,能成功捕捉趨勢的投資者,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投資成績。商品價格上升經年,而這個趨勢歷時之久,可能會超出大部份人的事前估計,因此,商品投資應被重視。

所謂「商品投資」,乍聽之下可能會感到陌生,但我們每天接觸的商品其實多不勝數,如咖啡、糖、銅、鐵、黃豆、貴金屬及石油等不同原材料產品皆可歸入此類,其價格主要取決於供求關係。
自2001年以來,各類商品價格不斷被推高,投資商品的回報較諸股票、債券更為吸引,例如黃金價格由2001年2月低位的254.3美元一盎斯反覆上升,今年一再改寫26年新高水平,累積升幅超過1倍。其間美國杜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升幅僅為2.3%,恒指更微跌0.06%。
商品價格的持續上升,主要因為供需關係轉變所推動。

中印崛起需求增

隨着中國、印度兩個人口大國的經濟持續增長,全球逾1/3人口對各種產品的消費力及需求與日俱增,支持了各種原材料及商品的價格。最簡單的例子是石油價格,由於經濟增長離不開能源推動,中國及印度求油若渴,令原油價格由2002年1月的每桶18美元升至去年9月的最高每桶70美元。
石油在商品投資中佔據重要位置,當許多其他資產面臨高燃料價格帶來的通脹衝擊時,石油相關資產往往表現強勁。另外,石油價格對地緣政治敏感度相當高,例如在1978-81年間,兩伊戰爭便令油價由每桶14美元上升至35美元。預期隨着新興市場經濟持續攀升,對石油的需求將不斷增加。事實上,現時全球石油需求正以每年2.4%增長,較上世紀90年代的1.7%為高。
黃金自被人類發現以來,便已成為了人們心目中財富的象徵,而且是一種真正的財富。與紙貨幣不同的是,持有黃金,我們不需要擔心信貸風險。在通脹的年代,黃金更可絕對保值,過去200年歷史中,黃金的表現證明了其對抗通脹良好投資品的地位,預期在中國及印度的需求增加下,黃金牛市將會延續。

上升周期勢持續

商品的上升周期勢將持續,將部份資金投放到商品中,可以提升投資組合的預期回報率並降低潛在風險。此外,商品的價格上升,一般反映了通脹率的上揚,買入商品投資產品,便能提供有效的通脹風險管理。
長期以來,商品投資被視為另類高風險投資,不少投資者以期貨合約形式進行相關產品的買賣,當中涉及槓桿效應,因而令實際投資波幅擴大,風險及回報當然也被放大了,但除了透過期貨合約買賣,其實亦有其他較穩妥的投資工具,例如買入實物或持有商品投資基金等。
要指出的是,商品投資對一般投資者的確存在一定難度,原因包括:投資者難於分析環球對某類商品的需求及供應,因搜集可信的市場數據相當困難,更要擔心資料的全面性及即時性;同時,即使全部資料都能掌握,能否得出正確的結論,又是另一回事。最後,商品投資的資金需求較大,小投資者一般不得其門而入。要解決這些難題,較具體而切實可行的方法,是透過投資商品基金或商品結構產品,並且讓經驗豐富的投資顧問代勞。
荷蘭銀行「梵高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