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除了政府高官之外,全香港人都知道現時教師承受着多大的壓力,而主要的壓力來源是教統局透過連串「教改」所施加的需索。越有責任感和對自己期望高的老師,感受的壓力就越大。我到過不少學校演講、訪問,聽到老師講述他們的工作狀況,更看到他們所做的工作,計算得到這些工作絕不是不必花費什麼時間就做到的。
工作量固然是壓力的一個元素,但更大的問題其實是工作性質和對象造成的心理壓力。任何行業都可能要做大量工作;例如律師、大律師,為上庭做預備工作,往往通宵達旦;做老師、做父母的人為了照顧孩子,任勞任怨,廢寢忘餐,更毫不出奇,而且心甘情願,心意稍為得到領略,就覺得是最大的回報。但是現在的教師工作擔子加重,極大部分來自繁重而瑣碎的行政和文書工作和大小會議,目標對象不是學生、家長,而是要應付教統局不斷增加的要求,而教統局強加的要求,目的是為了可以嚴格監管老師和校長,這點在李國章在立法會有關教師壓力動議辯論的回應中十分清楚。
這是教育的官僚化,政府官員藉掌握公共資源分配大權,把全港校長和教師變成教統局的下屬,而且在高官眼中是要嚴加管教的下屬。老師覺得不住增加的工作大部分是負面的工作,但又不能不屈服,因為恐怕自己和校方會遭到對付。這種長期忍受尊嚴被踐踏,才是最大的壓力,而這種心理壓力是可以把人推入絕望的深淵的。「受不了熱大可離開廚房」這類話,反映教統局不是在推行教育改革,而是搞教育的權力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