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禽流感這隻狼終於來了! - 盧峯

蘋論:禽流感這隻狼終於來了! - 盧峯

最近幾個月以來,不同國家及地區的衞生當局都發現有候鳥感染禽流感病毒,這意味病毒將極可能隨着候鳥的遷徙路線向其他地方傳播,所有有候鳥飛越或停留的國家及地區包括香港便成為禽流感傳播的高危地帶,隨時有可能出現禽流感感染個案或大規模爆發。因此,昨天香港證實有一隻已死的野鳥帶有H5N1禽流感病毒的消息並不讓人意外、並不讓人奇怪。
儘管出現H5N1禽流感感染個案不讓人意外,但由於無法判斷這是單一個案或是冰山一角、但由於感染H5N1的雀鳥是本地常見的鳥類、但由於未能確定感染的源頭及途徑、但由於科學界對H5N1病毒所知仍不多,特區政府漁護署、衞生署絕不能對這個案掉以輕心或輕率的視為單一個案,這些部門應該大幅加強監測候鳥野鳥的工作、應該立即加強巡查本地飼養雞鴨的農場,以盡可能及時發現是否尚有其他野鳥或候鳥帶有禽流感病毒,以防止病毒擴散至農場而導致大規模爆發。
應該看到,證實帶有H5N1病毒的鵲鴝(俗稱豬屎喳)並不是隨氣候轉變遷徙的候鳥,鵲鴝是長期留在香港的留鳥,牠活動的範圍幾乎遍及整個香港,像這樣一種留鳥究竟如何感染到H5N1病毒仍然是個謎,若果真的像漁護署估計那樣是由於跟本港的候鳥接觸而感染病毒,那麼帶病毒的候鳥是否仍在香港或已遷徙到其他地方,便必須盡快查清楚,不然便可能有其他候鳥或本地野鳥感染病毒,增加病毒擴散的風險。因此,漁護署必須盡快到候鳥集中的地區如米埔等抽取更多樣本化驗,以便全面了解候鳥是否帶有病毒。
除了候鳥以外,染有H5N1病毒的鵲鴝也可能從其他本地野鳥中感染病毒。漁護署雖然無法全面監測香港野鳥的情況,但至少可以加強抽驗本地野鳥及在禽鳥店出售的雀鳥、但至少可以盡量收集死去的野鳥做化驗,從而找出是否有其他隱藏的病毒源頭。

當然,最主要的防禦、最重要的監測工作依然是養有大量雞隻的本地農場。誰都知道,H5N1病毒在密集飼養的雞場或農場傳染的最快、病毒出現變種的可能性最大,再加上雞場的雞隻會推出市場出售,公眾包括運輸工人、商販、一般市民以至兒童接觸這些雞隻的機會遠比接觸野鳥的機會大。因此,防止野鳥跟雞場的雞隻交叉感染是至關重要的工作,也是特區政府必須堅守的防線。要做到這一點,漁護署有必要立即對全港的雞場作一次徹底、嚴格的檢查,以確定各項保護措施如防雀網是否完好、是否有效,以確定雞場內的雞隻沒有異樣;而在未來一個月,漁護署更需加密巡查的次數,嚴格要求雞場經營者通報情況。只有這樣,才可能避免H5N1病毒入侵本地雞場、才可能避免H5N1病毒從個別個案變成大規模爆發。
對一般市民特別是小朋友來說,除了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外,更應該避免近距離接觸野鳥,因為誰也不知道會否有其他野鳥、會否有其他鵲鴝染有H5N1禽流感病毒;而在發現死鳥時則應當盡快通知漁護署撿走化驗,讓政府能及時了解雀鳥是否帶有H5N1或其他病毒。
H5N1禽流感病毒雖然暫時仍未能在人類之間有效傳播,但病毒怎樣變種、何時變種是誰也無法預計的事。最有效避免禽流感釀成大禍的做法依然是時時小心、處處提防,任何疏忽、任何輕率大意只會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