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舊約記載天主創造天地萬物,祂第一日造了光,之後連續五天工作,在第六日創造了人,第七天才休息。一周工作六天的制度,在人類勞動市場,其實也經過了長期實踐。
特首曾蔭權忽然之間提出,公務員在今年7月實行五天工作周制度。這個對勞動市場起示範效應的新制度安排,對香港的勞工市場、就業環境以至經濟發展產生甚麼影響?對工人是否有百利而無一害?問題實在很值得討論。
據統計資料,香港人在04年的平均工時約為2400小時。以每周休息一天,加上法定假期,港人平均每天工作8.8小時。若改為每周五天工作制,在沒有扣減工時的前提下,工人每天便要多工作逾1小時,才能得到多一天的休息日。即需要每日工作近10小時,這種情形,對工人的身心健康其實很不利。
若扣減工時又如何?是否一定增加工人的福利?西歐國家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把每周44工時減為36,勞工團體和政府之所以樂於實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所謂「工作共享」(Working-sharing)。由於歐洲失業率高企(接近10%),若工人每日扣減1工時,便可騰出就業空缺,大家都有工可做。
但削減工時改善失業的神話,很快被經濟學家戳破。據德國曼海姆大學(UniversityMannheim)教授AxelBorsch-Supan的研究,削減工時對增加就業毫無幫助(見ReductionofWorkingTime:DoesitDecreaseUnemployment?)。瑞典「勞工市場政策評估研究所」的經濟學家OskarNordstromSkans更發現,削減工時對工資構成上升壓力,並且令失業率上升(見TheEffectofWorkingTimeReductionsonWages,ActualHoursandEquilibriumUnemployment)。削減工時造成的人為勞動力短缺,推動實質工資成本上升,僱主為節約費用,不會隨便僱用工人,令失業率易升難跌。
香港開放型的經濟結構,易受外圍經濟環境變化影響,而且營商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一旦實行五天工作周,顯然缺乏足夠的規模人手作靈活調配,營運勢必受到影響。僱主為了節省成本,也勢必把工人的勞動生產力榨到盡,不隨便聘請工人,甚至採用件工制、外判項目制的合約安排,來逃避僱主責任。
在希臘神話裏,被譽為「人類之神」的普羅米修斯盜走天火,他將火種藏在一根空茴香稈裏,把寶物藏在最不顯眼的地方,騙過「眾神之神」宙斯的法眼。宙斯知道真相後沒有勃然大怒,大開殺戒,反而用更高明、更具智謀的手段,為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厄庇米修斯,製造了一個美豔動人的女人──潘多拉,連同一個盒子一併送給他,把不幸帶到人間。宙斯把災禍藏在美麗外衣下,不僅騙過人類的眼睛,還騙過人類的智慧和感情。
曾蔭權沒有經過公眾諮詢,為了討好公務員,便把五天工作周的美麗外衣,送給香港人,為勞工市場放下了一個潘多拉的盒子。
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