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br>施少雄:辦企業要順勢

人物專訪
施少雄:辦企業要順勢

協盛協豐董事長施少雄在褔建省石獅市出生、成長,石獅市雖是小城鎮,卻是內地有名的成衣集散地。施少雄在那裏的紡織業打滾十數年後,運用個人累積的經驗和客戶網,於1993年自行開設印染廠,為製衣廠商印染針織布料,由客戶提供未加工的坯布,按要求加工,如漂染或浸染等。起步艱辛,施少雄認為順勢而為,是穩步拓展的大原則。
當針織印染廠建立基礎後,但施少雄再進一步,因他看到梭織布的用途其實比針織布更廣泛,「梭織的含棉量較高,用來造西裝或牛仔褲、襯衫或外套都很舒適。」但市場上使用並不普遍,原因「是當時中國紮染技術水平有限。」於是他開始鑽研改良梭織布料印染的技術。

扭轉被動角色

施少雄一邊營運針織印染加工,一邊進行研究,不停測試,及至找出改良方案。他在2004年開設另一間廠房,設立專為印染梭織布、印花及洗水的生產線,這一步令協盛協豐的生產更靈活變通,生意額亦提升逾倍。
施少雄待生產技術趨成熟,便計劃開拓市場。當時很多公司都將坯布運到中國加工印染,然後再出口製成衣。他想:「何不自行採購坯布、設計布樣,加工染整,然後直接銷售成品布料給製衣廠?」轉形作供應商,為製衣廠提供完整的布料供應服務,令角色由被動變主動,他說:「將設計、生產、加工及貿易集於一身,較單純做加工取得更佳利潤。」目前該公司的產品9成半供內銷。

走在同行之先

要自行設計布樣,便得提高加工技術,他認為附加值才是一件產品最值錢的地方。他說:「我們透過改變布料風格,如洗水及印花效果,提升布料在市場上的價值。」他不斷鑽研原料,尋求突破,「產品更新變化很大,我們必須走在行業之先,而不是去追同行。」今年8月,該集團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頒發04年度中國印染行業「競爭力前10強」及「銷售收入前50名」。
協盛協豐由第一間廠時有200員工,至今共有1300員工,發展步伐不算快,施少雄認為,順勢而為是企業最恰當的發展。他強調:「在甚麼時候就該做甚麼。」勉強或過速的發展都不適宜,所以每次都在公司站穩基礎後才踏出新一步,「對一間企業而言,應在健康發展的大前提下發展業務。」
記者:葉敏儀

每有長假,施少雄便陪家人旅遊減壓。

將布料設計、生產、加工及貿易集於一身,較單純做加工利潤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