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府整治香港電台,成立「公營廣播七人組」,組長為「傳媒教父」,召開記者會,老人家中氣十足,聲稱並非管理層這個Level,只管大方向Macro,港台做甚麼節目,「關我乜事」,個人魅力震懾全場,令側坐一旁的高級知識分子政務官曾俊華也恭聆教益。
「公廣七人組」俱特區新聞文化界精英,其中不乏長期倡導新聞、言論、創作自由的「公共知識分子」,難怪一上場,即有組員稱檢討公營廣播,目的是要維護港台「不受左右雙方的政治壓力」,保證港台將來繼續「不偏不倚」。
可惜「公廣七賢」雖為一時男女俊彥,卻被指為無一人曾有公營廣播經驗,公信力不足。公營廣播確實為一門深層學問:英國BBC、美國之音、莫斯科國際電台、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都是公營廣播機構。只BBC一家,其公營廣播之意識形態,人事結構,培訓管理,即足以撰寫博士論文。
「公廣七賢」之中,有特區老牌報、知識分子私營報章編輯、前八卦周刊社長、電視台藝員經理公關、舞台肢體前衞抽象藝術創作人等,加上曾戴上化學武器面具與女徒弟雙雙出入伊拉克戰場前線,冒生命危險直擊海灣戰爭的這位高齡傳媒教父,成立七人組,可以為戰地新聞報道,知識分子報章及家族新聞行業經營心得,鹹濕明星八卦新聞之客觀公正問題、電視男女藝員形象修飾、以及舞台製作、小眾劇場藝術創作與流行消費文化之內在張力關係等,政治、文化、社會議題,提供一系專業性指引,在全港六百萬市民心中都有權威,獨公營廣播一項,七人之履歷(亦即俗稱CV)並無相關項目,於社會公信力虛浮,確實有待加固。
教統常秘羅范椒芬,與全港教師鬥爭,亦自知專業未夠,親自修讀教育學碩士課程,以便跟教師理論的時候腰板直、嗓門亢壯。七人組都是知識分子,豈可不向羅太學習那份毅力與熱誠,終身學習去外國先從頭修讀新聞傳理之公營廣播學學位?
若嫌時間不夠,則可捨長遠而急惡補。區議員為了監察公廁,也組了一個食宿豪華的歐美公廁考察團,前往歐美文明國家進行公廁取經。公廁十分具體,尚且如此,以公營廣播之抽象和複雜,七人組豈可不組團外訪英美俄中等國,親自到外國的公營廣播機構巡視,大陸行話,叫做「蹲點」?多喝點鹹水,蹲了點回來,方理直氣壯,屆時港台員工,又豈敢對這七名精英男女面露鄙夷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