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電腦愈趨普及,網上購買名牌已成不少網友的習慣。但在網上消費時務必小心,因為即使在被視為「沒有冒牌貨」的日本,其網上銷售的奢侈品牌商品有一半以上都是假貨,令全球一些著名的時尚品牌每年在日本估計損失五千億日圓(約三百三十六億港元)。
據報道,這些被仿冒的知名品牌包括LV、Chanel、Prada、Gucci和卡地亞等。法國國際保護工業與藝術產權製造商聯合會(UniondesFabricants)日本分會主席洛朗.杜布瓦(LaurentDubois)表示,這是亞洲最惡劣的造假行為,而這個全球協會的成立就是旨在打擊假冒行為。
在○二年,日本政府保證使該國成為一個「知識產權國家」。這使人們對日本政府履行其承諾產生懷疑,各製造商亦要求日本政府制訂新規例打擊假冒產品。
水貨名義進口中韓假貨
這些公司宣稱,日本的平行進口(即水貨)管理制度鬆懈,對「個人使用」的進口假冒商品態度尤其寬鬆,加上對網上銷售商管制不力,導致它們每年蒙受巨大損失。在日本,進口「個人使用」的假冒商品是合法的,這就製造了一個漏洞,讓假冒商品運進國內,而大多數假冒商品來自中國或韓國。
去年七月,海關便搗破歷來最大規模冒牌貨集團,撿獲十五萬七千多件冒牌服裝皮具,約值六千二百五十萬港元。調查發現,這些出口到日本的假冒名牌,有部份運到中低收入日本人常逛的商場,亦有部份以正價名義在網上割價出售。
鑑於網絡服務商沒有法律義務刪除在拍賣網站涉嫌假冒的商品,拍賣網站便成為銷售假貨的平台。對此,eBay東南亞市場總監SamMcDonagh表示,他們很重視網上購物安全,亦會透過監察系統及舉報方式,將有問題的貨物刪除。他又表示,在網上交易前,買家最好先了解該件貨品,並詳細閱讀退款細則;假如賣家出價低得不能相信,消費者亦要小心。
英國《金融時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