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創造令人讚歎的新產品,發明者除了憑藉無限創意,同情體恤之心更是不可少。香港理工大學於去年底的第五十四屆世界創新科技博覽會及中國第十五屆全國發明展中奪得兩金、三銀、四銅及一項特別獎的佳績。捨身救人的醫護人員、寒冬凍死的老人、長期驗血受針刺痛之苦的糖尿病人,甚至吃錯中藥而中毒的市民,均是得獎者的靈感泉源。得獎者說,為自己的心血結晶獲得認同而感欣喜,但得獎只是過程,掌聲過後仍須繼續努力,埋首改良,終極目標是讓產品不斷發光發熱。 記者:白琳
金獎
納米口罩 殺菌辟味
研發納米殺菌口罩的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教授李毅指出,這款獲得世界創新科技博覽金獎的口罩,是使用納米技術處理過的抗菌物料,供前線醫護人員及公眾使用,可防止大部份細菌與病毒的吸入和滲透,並有效抑制及減滅多種病菌包括金黃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又可減少異味,現時在多個海外國家包括日本已有售。
代理納米口罩的穩健醫用紡織品香港有限公司營運及產品發展經理柯家洋表示,去年九月本港醫護人員已可在各公立醫院購買這款口罩,市民最快今年三月可在市面購買,零售價每個三元五角。
銀獎
新平安鐘 自動啟動警報
九六年的寒冬,逾百名抵不住寒冷的長者未能及時按「平安鐘」而失救死亡。此事觸發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的研究小組研發「可戴式生命體徵遙測及報警系統」。該系副教授鄭永平說,「新平安鐘」可全天候監測獨居長者心跳,若有異樣便會啟動警報系統,讓平安鐘變得更體貼,「攞獎只不過係一個受人認同嘅過程,目標都係想畀老人家用到,唔係為做而做。」
此儀器仿效藍牙耳機的輕巧裝置,掛在耳背的感應器可檢測長者的心跳,醫生可自由調校心跳頻率的上下限,超過限制便會發出警報;感應器可同時檢測長者的運動情況,接駁警報的中心可即時知悉病人是否正在跑步或突然跌倒,並接收心跳數據紀錄,即時監測其身體狀況。
鄭永平指出,耳背的感應器接駁着如MP3機大小的電池裝置,讓長者掛在頸上,三顆AAA電池可用上三天,家中則放有連接警報中心的電腦,用作接收數據及報警。他預計未來一年可成功將裝置接駁往手提電話,免除家中擺放電腦及掛頸的電池裝置,方便長者外出時使用,預計製成品的成本只需二百元。
銅獎
中藥指紋圖譜 辨成份真偽
中藥市場充斥劣貨和假貨,為保障市民安全,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教授周福添心念一動,以「中醫藥色譜指紋圖譜」作中藥的「指紋」,以彩色圖譜表達該中藥各成份比例,廠商製藥時須以指紋為標準,確保質素及分辨真偽。
從事中藥研究的周福添解釋,中醫師多憑經驗,以中藥的外形及氣味鑑別質素及真偽,「呢啲方法好主觀,質素好難保證。」一般市民則不懂如何挑選,更曾有人誤把帶毒性的鬼臼當作清熱的龍膽服用而中毒,周福添因此研發中藥指紋,並將研究結果應用在內地一些中藥注射液上,製成品要與指紋相似度達九成以上,才可推出市面,現正等待有關當局通過法例。他期望此技術可在香港推廣。
銅獎
血糖測試儀 快速兼無痛
有了「非創傷性血糖測試儀」,糖尿病人驗血糖時就不用承受「篤手指」之苦。參與發明的理大護理學院教授鍾慧儀說,只要將手指放在發出近紅外線的感應器上,電腦於六秒內就能顯示血糖水平,此技術可望於兩年後應用於檢驗膽固醇。
現時糖尿病人需刺穿指頭,再將血液滴在試紙上,然後放進血糖機分析。鍾慧儀指出,整個過程需時約兩分鐘,若傷口處理不當更有可能發炎,「旁人見到篤一吓覺得無所謂,自己篤就知道痛,有啲病人篤到十隻手指啲皮厚晒。」她解釋,近紅外線可穿透皮膚,讀取血糖水平,準確度達八成半,與市面的血糖機相若。
現時此機須接駁桌上型電腦使用,研究人員正將儀器縮成卡片般,讓病人將此接駁到掌上型電腦,方便攜帶。卡片型測試儀將於年底完成,預計售價約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