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油價金價料持續高企

投資名言:油價金價料持續高企

雖然美元兌多隻主要交易貨幣去年都呈現強勢,但相對原油、黃金及其他商品價格皆大幅下跌。此現象除了反映出金融市場對美滙前景以及地緣風險均存有一定戒心之外,油價及金價上升的背後,其實亦隱藏着實質的供求失衡狀況。預料這些源自投機性及實際性的需求,將有助油價及金價於今年繼續創新高,並保持高企。

去年全年累計,金價升幅約有兩成,油價升幅則高達4成。今年截至1月17日的短短兩個星期,金價上升接近7%,油價升幅則為5%。
市場現時看好金價的情緒已十分高漲,無論從相反理論或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金價短線升勢已呈超買,相信在每盎斯500至600美元水平之間,料將需要一些時間來進行整固。至於油價的看漲情緒則未算嚴重,但短期內仍料將有力突破去年高位。
金價及油價過去幾年的升勢,除了受到與美元前景及地緣政治的相關投機性買盤支持外,背後其實亦存在着實質的供求關係轉變。因此,在短線的投資情緒波動過後,若從較長線的角度來看,不同的供求因素轉變,將有助金價及油價保持向上發展。

供求關係逆轉

自2004年起,黃金扭轉了之前兩年「供過於求」的情況,開始出現「求過於供」的現象,其間金價的上升步伐亦逐漸擴大。
隨着環球經濟持續擴張,來自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及印度)對飾金的需求持續增加。此外,金融市場在過去一兩年出現了更多的投資黃金渠道,剌激了零售投資者入市的意欲,並造成這方面的需求大幅上升。
反觀供應方面則有下跌的趨勢。首先,由於過去金價持續低迷,金礦生產商未有大舉投資於開採設施;此外,歐洲各國央行於04年達成協議,在隨後幾年的時間會有秩序地減持過剩的黃金儲備。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黃金遂出現了求過於供的現象。

油市透明度低

上述供求失衡的情況,同樣亦可以應用在原油市場之上。現時全球有能力藉開發石油儲備來增產的國家,只是寥寥可數的三幾國,而且都是集中在中東並受地緣政治風險困擾較大的國家。這些主要產油國的「實際」石油儲存尚有多少,基本上並沒有公開及可靠的數據可作參考,因此,現時全球不但存在了潛在的原油供求失衡,而且在供求數據的透明度上,也出現了嚴重的失衡。除非未來科技出現重大突破,能成功地及迅速地開發原油的替代品,否則在供求關係持續緊張的大前提下,原油價格長遠只會繼續向上。

亞洲傾向增持

展望未來幾年,亞洲及新興市場國家似乎正企圖逐步增持黃金儲備,並積極部署增加或增設戰略性石油儲備。
過往亞洲區中央銀行的持金比例一向偏低,截至去年底,中國持金量只得600公噸,佔總外滙儲備1.2%;日本持金量為765公噸,佔總外滙儲備1.4%。相比起歐美國家,美國持金量佔外滙儲備比率為67.5%,而德國、法國及意大利的相關比率皆在5成以上。石油儲備方面,包括中國及印度在內的多國新興國家已先後表明有意增加戰略性儲備,令原先緊張的供求關係進一步升溫起來。
隨着美息見頂及市場焦點逐步返回美國的雙赤問題之上,各國央行分散美元儲備的意欲將會有所增加。
此外,中東局勢未明,除了持續支持能源價格上升,亦有助各主要石油出口國家增添其外滙收益。有迹象顯示,石油出口國家,特別是中東各國正積極把石油收益轉化為黃金儲備。因此,未來油價及金價兩者互動上升的關係,明顯地將變得更加密切。
由於原油及金屬價格飆升,有遏抑全球經濟及企業盈利增長的可能,因此投資者有需要在組合內,經常維持一定的天然資源類比重,作為對沖以上提及的潛在風險。即使環球經濟能夠穩步擴張,對各種天然資源的需求亦只會有增無減,故此,股票市場與商品市場同步上升,兩者也不一定存在着排斥。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