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以來,最讓全世界文明社會的人看了作嘔的事,無疑就是○二年董伯爭取連任的「選舉」,和去年曾蔭權「獲選」為新的行政長官之役了。這兩次所謂「選舉」,比其他地方的賄選、買票更難看。比較直接了當地委任一個特首,更增加了掩飾不住的虛偽。
兩次選舉都由八百名選舉委員「選舉」產生。小圈子選舉倒也罷了,可笑的是兩次選舉都沒有按《基本法》經過投票程序,而兩位行政長官就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了。
真的沒有對手倒也罷了,實際情況是兩位原任的和代理的行政長官,手上都握有八百名選舉委員中七百一十四人的提名票。提名票與正式選舉的選票不同,提名票是要提名人署名的,因此等同於一張記名的選票。在現任行政長官掌控了政治權力的「請求」下,更是在觀察北京意向的心理催使下,八百選委中的七百多人也就不會再有個人投票的意向了。「不提名不好意思啦」!
這算是哪門子的選舉?筆者不由得想起六十多年前中國作家趙樹理的小說《李有才板話》,其中一段板話是:「村長閻恆元,一手遮住天;自從有村長,一當十幾年;年年要投票,嘴裏說改選;選來又選去,還是閻恆元……。」
要趕上文明社會,當然應實現真正的普選。但在中共不惜違反《基本法》而強力阻止之下,香港就不得不進行小圈子選舉。但小圈子選舉也要搞得像樣一點,即使假戲也要認真地演,要假得像一個戲,總不能穿上時裝去演關雲長、林黛玉吧。
假戲要演得認真,小圈子選舉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一,不管有沒有超過一個的候選人,也要正正式式地由八百名選舉委員來一次不記名投票,若得票連半數都達不到,就是說連四百名支持者都沒有,又怎能讓他管治七百萬人呢?
二,提名者不能了無限制,若原任特首運用他的權力與政治影響力,動員等同記名投票的提名票,那麼囊括佔選舉委員九成以上的提名票應非難事,於是醜劇又再重演,再演下去就不僅是穿了時裝而且是穿了內衣褲去演古裝戲啦。
三,提名的門檻不要定得太高,現定為一百人,佔了可以投票的選舉委員的八分一,那就擺明讓一些有意參選的人不能參選了。試想想,世上有哪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選舉,提名門檻要定到佔選民的八分一的?這不又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政制事務局最新提出的○七年特首選舉安排,總算做到上述第一點了。但第二、第三兩點,還是守舊不放,看來特區政府要繼續在全世界上演伊安內斯庫的荒誕劇了。
逢周一、二、四、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