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短期內公布監管建議<br>垃圾資訊氾濫市民難說不

工商局短期內公布監管建議
垃圾資訊氾濫市民難說不

【本報訊】先被促銷電話吵醒,上班途中手機接到幾個宣傳短訊,回到辦公室發現電郵信箱已塞滿垃圾電郵,傳真機正吐出來歷不明的宣傳單張,回家打開信箱,一堆無厘頭宣傳信跌到地上。身處資訊爆炸年代,要拒收垃圾信件和資訊,原來很艱難,不想收「郵政通函」,要經由業主立案法團提出;阻截垃圾傳真,網絡商須先接獲兩宗投訴,而且追查困難。政府短期內將公布反濫發訊息的立法建議,但不包括經由郵政署派發的垃圾郵件。 記者:陳沛敏

訊管理局最新數字顯示,去年本地固網服務營辦商接獲四萬二千多宗涉及垃圾傳真的投訴,較前年的三萬六千多宗,增加一成六。雖然去年的投訴數字增加,但因濫發傳真而被中斷的線路,卻由前年的四百一十一條,大幅減少至一百五十九條。電訊管理局發言人解釋,根據網絡商的反映,它們追查濫發傳真的線路時面對困難。
除垃圾傳真外,不少意見認為促銷電話、短訊及垃圾電郵的氾濫程度,已至擾民地步。據了解,工商及科技局將於短期內公布監管濫發訊息的立法建議,其中一項主要的建議,將是採取措施讓消費者有權選擇拒絕接收。

通函郵件9700萬封

不過,政府一方面監管濫發電子訊息,但對於經郵政署投寄的垃圾郵件,不但未監管,且郵政署近年派出的「香港郵政通函服務」郵件數目持續增加,去年多達九千七百萬件,較前年的八千八百萬件及○三年的七千三百萬件明顯上升。
不少私人機構透過此服務,毋須填寫個別住戶的地址,即可向指定地區屋苑及大廈派遞大量郵件,其中大部份是宣傳促銷的函件。曾有市民向郵政署提出拒收「通函服務」郵件,竟不獲接納,當局表示須經大廈或屋苑的業主立案法團提出要求。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發言人解釋,郵政署每日須派遞大量郵件,如需要從全港約二百五十萬個地址中,不斷更新不欲接收通函服務的住宅和商業單位「郵件派遞指令」清單,將嚴重影響整體派遞工作的效率,以及拖延公眾收信的時間。

政府如破壞環境幫兇

消費者力量指出,垃圾郵件等同製造生態災難,消費者應有權向垃圾郵件「說不」,政府的做法不合理。地球之友環保經理朱漢強更批評,政府此舉等同當破壞環境的幫兇,而且讓住戶自決是否接收通函郵件並非不可行,以英國為例,當地的郵局有責任在派遞名單中,剔除拒收通函的住戶名單。
朱漢強表示,英國的垃圾郵件佔當地廢物量百分之四,但九成人收到這類郵件後多會直接丟到垃圾桶,相信本港垃圾郵件的問題比英國還要嚴重。

《市民意見--不環保》
陳小姐 市場推廣
「垃圾郵件好唔環保,我睇都唔睇就丟,如果法團決定唔收,又會對啲想要嘅人好唔公平。」

《市民意見--應選擇》
關小姐 保險
「每日都有三至四封(垃圾郵件)㗎,個服務應該個別選擇要定唔要,同一個屋苑可能有啲人鍾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