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說過太陽打法堪稱典範,今期決定再書一筆,好讓更多新一輩籃球員,從太陽這支最值得亞洲人偷師的球隊身上學習。
亞洲球員先天條件普遍較差,要在長人堆中生存,最重要的是勤力和合作;就像太陽一樣,就算「A米」復出,最擅長的陣容始終是一鋒四衞──以司職中鋒的「A米」為核心,夥拍四個較矮球員的陣容去和高佬周旋。
太陽上年能打入西岸決賽,就是靠不斷走動:包括投籃後一起衝搶籃板、進攻時不斷走位、失波後全速回防。不要以為簡單,要四十八分鐘不斷「來回跑」,體能消耗遠比想像中大;而且多數年輕球員都渴望留力進攻,要他們全速回防,往往只換來嗤之以鼻的反應。
少帶波多傳球扯散對方
當有了奔跑四十八分鐘的氣力,有了肯「五上五落」、一起積極回防進攻的觀念,意味你在籃球場已被不少人好波;要再上層樓,就要理解多點「合作」的真諦。
太陽在一月初對熱火,首節攻入的四十七分,不只是靠勤力,而是通力合作。你絕少會見到太陽應傳時不傳,而是每個進攻都盡量少帶波,藉不斷傳球扯散對方防線。這不是易事,因為小個子球員多喜「上手」,所以要從不斷練習中,培養出合作的默契:何時由自己進攻、何時交予隊友投射;避免傳得太多,反而浪費了進攻的黃金機會。
當高速的傳球配合不斷走位,矮小身形反成為優點,因為對方的高佬跟不上步速,身形上的差距也就得到彌補。
欣賞NBA,一般球迷焦點當然集中在卡達和勒邦占士等天才身上,因為他們每記進攻都叫你知道何謂人類極限;但真的要從中得益,還是多看鳳凰城的比賽吧!
仙道彬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