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美國上月消費物價出乎意料地連跌兩月,主要受能源價格回順影響;但撇除食品和能源項目的核心指數則上升。數據顯示美國通脹目前大致上保持溫和,惟未來可能會因能源價格上漲而加快,市場仍預期聯邦儲備局在本月底將進一步加息0.25厘。
核心指數升0.2%
美國消費物價指數(CPI)在去年11月下跌0.6%後,12月再跌0.1%,反映能源、交通運輸和成衣價格的跌幅,完全抵銷食品、房屋價格和教育醫療收費的升幅。市場事前預測上月CPI上升0.2%。
撇除食品和能源項目後,上月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增長0.2%,升幅與11月相同,符合預期。按年計,美國上月消費物價指數較2004年12月上升3.4%;核心指數升2.2%,是去年3月以來升得最快。
上月能源價格按月跌2.2%,降幅較前月的8%收窄。其中,汽油價格跌2.6%,天然氣價格跌3.5%。
ECONOMY.COM分析員布斯卡斯說,整體消費物價連跌兩月主要由於能源價格下降,但能源價格現正上升,未來可能會推高有關數字,而美國勞工市場日益緊絀也可能加劇工資上升壓力。他表示,市場仍預期聯儲局到本月底將會加息。
美元滙價昨日下跌,美國上月消費物價出乎意料地連跌兩個月,紓緩聯儲局繼續加息的壓力,令美元受壓;但由於11月的資金流入數字略勝預期,則局限美滙跌勢。
歐元在昨天一度漲見1.2159美元,升0.53美仙;美元兌日圓曾低見114.82,跌0.66日圓。紐約早段,歐元報1.2156美元,升0.5美仙;美元報114.92日圓,跌0.56日圓。
滙商表示,市場原先預期聯儲局會再加息兩次以防範通脹,但上月消費物價數據沖淡了市場的有關預期。
資金流入勝預期
去年11月份淨流入美國的資金減少至891億美元,但金額高過市場預期的875億美元;10月份數字由原先統計的1068億美元向下修訂至1042億美元,但仍是歷來最高紀錄。
美國資產前月吸收的891億美元資金,遠多過同期的642億美元貿赤,減緩了市場對美國吸引外資能力的憂慮,令美元滙價得到一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