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阻截垃圾資訊和郵件並非束手無策,但首要條件是不怕煩。以垃圾傳真為例,可向電訊網絡商投訴,若固網商接獲兩宗針對某用戶濫發傳真的投訴及證明屬實,會在發出通知後五天內中斷該用戶登記地址的所有線路。至於郵政署的通函服務,也曾有十個屋苑及大廈的住戶,成功爭取從派遞名單中剔除他們。
業界現時雖有針對濫發傳真、短訊及電郵的指引守則,但並非法例強制實行,在政府今年提交法案規管前,當局建議市民,打擊濫發訊息的最有效方法,是接收者拒絕購買經這些訊息促銷的商品或服務,並完全不回應這些訊息。
拒接通函可經法團提出
至於郵政署的通函服務,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表示,如不欲接受通函派遞,市民可考慮向其所在的大廈或屋苑的業主立案法團反映,由業主立案法團向郵政署要求,將其大廈或屋苑從通函郵件的派遞名單中剔除;如沒有業主立案法團,則可考慮向管理公司或其他居民組織如互助委員會或業主委員會反映意見。
當局強調,郵政署在接獲要求後,會在「不影響派遞工作的情況下」,作出相應安排。郵政署過去曾接獲十個由業主立案法團或互助委員會代表全體居民提出的要求,並已將有關大廈/屋苑從通函郵件的派遞名單中剔除。
至於曾接獲多少由個別住戶名義提出的要求,當局未有透露。
地球之友環保經理朱漢強指出,為拒收垃圾資訊,外國曾有消費者將對方郵件附有的已付郵資回郵信封原封不動寄回,以增加對方的成本及施加壓力,又有消費者在填寫名字等個人資料時,用不同寫法,方便日後追查向其他推銷公司洩露其個人資料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