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油價難跌逢低買油股

投資學堂:油價難跌逢低買油股

日本股市繼周二急挫400多點後,跌勢仍未能止,昨日再進一步下挫465點,若非東京交易所提早20分鐘停止交易,相信日股的跌幅可能更大。
筆者發覺,在過往股市的大調整,大都是突然而來,事前並沒有太明顯的先兆,否則當投資者有所準備時,它便不會出現大跌。另一方面,調整通常靜悄悄的來,當市場以為只是隔鄰「火燭」,不會構成真正影響時,便是對沖基金出手的時候了,此點投資者宜注意。
在昨日跌市中,中字股異常「強橫」,想「執」點平貨也不成,當中尤以中國石油(857)為甚,這也難怪,除了它剛公布2005年的營運數據頗為理想外,近日油價持續高企,亦是另一個支持中石油股價的因素。

中國耗油量有增無減

剛巧上周美國《Barron's》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圓桌會議,當中談到一些支持油價上升的原因。根據統計數字,去年每個美國人平均消耗27桶石油,日本人則平均消耗17桶油,南韓人大致相若。可是中國人去年則平均僅消耗1.7桶石油。更重要的是,每1000個美國人便擁有740部車,而每1000個中國人僅擁有3部車,每1000個印度人則只擁有1部車。
單以這些數字來推測,隨着近年中國及印度經濟持續強勁增長,這兩國家的汽車數量不斷增加,對石油的需求便有極強大的增幅。大家不妨想想,去年每名中國人消耗1.7桶油,假若今年僅增加一桶油,即每人用2.7桶油這已是13億桶油的增幅!再加上,近期瀕臨倒閉邊緣的美國兩大車廠,它們的汽車在中國的銷路極佳,它們又怎會「放過」這可能「翻身」的機會?相信今年美國車廠定會進一步在中國大陸大力傾銷。以此推測,隨汽車數量不斷上升,2006年國內的耗油量相信是有增無減,而油價應該不易大幅回落,所以油股應該逢低吸納。
相信部份讀者可能亦看過早前報道內地民工回鄉坐火車要用紙尿褲一事。原來在過去10年,內地在鐵路方面的發展頗為緩慢,卻大肆拓展公路,內裏原因頗為複雜,日後有空再談,但汽車的用量肯定會大增。
附圖是兩大中資石油股──中國石油及中國海洋石油(883),由去年6月30日至今的回報比較,圖中可見,在過去大半年,兩者的走勢相若,故吸納哪一隻也相差不太遠,反而不妨留意哪一隻股份會出現股價回軟,可以較佳的水平入貨。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本港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