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會:生態旅遊 雅俗共賞

三十會:生態旅遊 雅俗共賞

最近忙於籌劃「無窮天地,星章計劃」一系列活動,讓一班8至12歲小朋友認識自己社區內外世界。其中一個環節為生態旅遊活動,自己在安排與參與過程中也獲益良多。
自從SARS肆虐香江,生態旅遊便如雨後春筍,市場上有似極低收費、極商業化、對生態環境卻所知不深的純商業旅行社,也有以分享、教育為己任的、對生態環境知識淵博的營運者。在與後者初步接觸後,知道這次活動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能深入淺出。看着他們提供給我十多頁的參考資料,當中不乏非常專業的專有名詞。本人花了好些時間勉強消化了大綱,對強記專有名詞卻要舉手投降。由於一時間很難找到有素質、雅俗共賞的營運者,便嘗試扮演中介角色,設計了好些分組活動與遊戲,希望小朋友能真正用心參與活動過程,並在發現大自然的奧妙之餘,激發起他們對這方面的求知慾。

培育生力軍

活動當天,小朋友們專心聆聽導師們講解位於鹿頸的紅樹林頑強生長的各種板斧、地衣的源頭(乃由真菌和藻類共生在一起的特殊植物)、香港蝴蝶的品種與習性、大埔滘特別地區擁有的不同種類樹木花草如銀杏、馬纓丹及楓香等。雖然小朋友們有時太投入大自然懷抱而未能全程聆聽導師的講解,都大致能運用剛學到的在答問大賽上。從他們在車上討論激烈,以及在頒發獎品給冠、亞、季軍後,小朋友們還樂此不疲的拿取答案紙作進一步探索,我看到他們對學問追求的熱熾。
有豐富知識而同時能以深入淺出方法與他人分享,會獲得更大的樂趣。生態旅遊活動若能做到雅俗共賞,令多些市民明白愛護大自然的重要性,說不定還會培育一批生態環境學生力軍,共同保護甚或拓展美麗的香港大自然。
小石
會計師
www.30sGrou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