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蕩蕩眠故居誰能蓋棺論定,笑呵呵看天下公道自在人心。」趙紫陽去世一周年之際,其子女在靈堂換上的輓聯,同一年前「他終於自由了」的慨歎相比,少了一分無奈、幽怨,多了一分灑脫、自信。
是的,晝夜交替才三百六十多天,但中國社會衝突的加劇,當局對公共知識分子、上訪冤民的打壓,愈發突出掌權者的懦弱、無能,愈發彰顯趙紫陽的高尚人格、紫陽精神的現實意義和力量。
知情權被剝奪 威脅生命
趙紫陽主政的年代,一直籠罩在中共元老鄧小平的陰影下,「雖然還沒有民主制度,但在思想文化上卻充滿了民主氣氛。」趙紫陽去世時,悼念的民眾自發打出「紫陽精神永存」的橫幅,不只是對趙紫陽時代的緬懷和感激,更是對未來的期待。
早在一九八七年的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十三大),趙紫陽就提出「重大情況讓人民知道、重大問題讓人民討論」的主張。但是,一年來,至少造成十一人死亡的豬鏈球菌疫情、至少造成五人死亡的禽流感疫情,處處留下當局蓄意隱瞞的痕迹,人民的知情權被剝奪,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脅。
武警鎮壓 更懷念趙紫陽
一九八九年,北京爆發舉世矚目的民主運動,趙紫陽主張在民主和法制的軌道上解決問題,反對武力鎮壓,甚至不惜犧牲個人前途。但是,一年來,廣東、浙江、陝西、遼寧等省都曾出動武警鎮壓民眾示威的事件,民眾自然更懷念趙紫陽。
趙紫陽在總理任上就開始關注政治體制改革,推動政改研討機構的成立。他在一九八六年九月坦言:「政治改革比經濟改革更艱難。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相比於趙紫陽的這種政治道德和勇氣,所有現任中央領導人能不汗顏嗎?
中共明年將舉行十七大,但當權者眼下所忙碌、所操心的只是親信們的安插,民主進程的議題被束之高閣、民間疾苦被淡漠視之。也難怪當權者如此恐懼死去的趙紫陽、恐懼紫陽精神。
李平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