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區股市今年來表現是至少18年來最佳,反映亞太區股市的MSCI指數今年首兩周共漲逾4%。分析員說,由於經濟擴張可望促進投資和消費,區內股市後市仍看好。
【本報綜合報道】花旗私人銀行(新加坡)策略師格蒂說,亞洲經濟目前並非倚賴對美國出口,而是受內部需求帶動,故此亞洲的消費類股份會受追捧。
跑贏歐美股市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亞太區指數昨天跌0.6%,於東京尾市報128.03。但該指數今年累積升4.3%,其間只有4日低收,今年頭兩周累計漲4.8%,是至少自1987年至今最勁,且優於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的3.2%升幅,及歐洲杜瓊斯Stoxx600指數的2.2%漲幅。
美林證券首席亞洲股票策略師白懷碩說,基於亞洲4大經濟體系日本、中國、南韓和印度經濟擴張可望刺激區內消費開支,依賴內部需求的公司股份看高一線,特別是消費和金融類股份。南韓和印度股市近期創新高。
不過,除了澳洲、台灣和南韓股市外,亞太區主要股市昨天受壓,因區內貨幣升值不利出口業,其中印尼和日本股市表現最差。
日經平均指數下滑186.92(1.14%),收報16268.03;覆蓋面較廣的TOPIX指數跌11.54(0.69%)收報1670.15。日圓升值令汽車股受壓,科技股亦有回吐;德意志證券調低日本多家消費者融資公司的投資評級,亦不利市場氣氛。
日經高位回吐
不過,日經指數今年累升156.60(0.97%),過去8個交易日只有2日低收。外資上月淨吸納高達1.385萬億日圓(約946.14億港元)的日股。
SompoJapan資產管理高級投資經理ToruKitani認為,日本科技股仍有上漲空間;然而,那些倚賴內部需求的公司例如地產股,已變得偏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