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內窺鏡:蘇利文毒瘤逐個割 - 劉敢針

醫界內窺鏡:蘇利文毒瘤逐個割 - 劉敢針

二○○六年醫療界最大及最影響深遠的新聞莫過於特首上周的任命──由一位澳洲猶太人蘇利文出任醫管局行政總裁,接替何兆煒的職務。大家都期盼這位「所羅門王」可以拔出寶劍,降服醫管局長久以來的問題,借用周局長的話,讓他來清毒瘤。

首要減少高薪人士

當然在當局未作最後決定前,界內有人質疑為甚麼不聘用本地人,顯而易見,就是為了借助外國人的經驗,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本地人的包袱。
劉敢針且看看水晶球,預測一下新人到任後有甚麼作為。首先,醫管局長期以來出現嚴重肥上瘦下的問題,在楊永強時代,加開了很多高職,而前線醫生則苦不堪言,人工被削,工作量大,蘇利文第一個要割的毒瘤,就是動腦筋除去高薪人士,讓他們提早離職是一個辦法。
第二,他可以考慮將醫院部門合併,香港地方很小,實在不需要每個專門服務部門都設有急症服務,專科也可以考慮合併,例如兩間醫院的兒科可以合成一個,配合香港愈來愈少嬰兒出生的形勢,同時產科亦可以同時縮減。
第三,這位澳洲專家應該發揮他的強項,鼓勵公私營合作,像澳洲一樣,政府應該鼓勵市民買保險,轉用私營服務。澳洲多年前也和香港一樣,提供全民醫療服務,結果公立醫院排大隊,後來澳洲鼓勵人民使用公營之外,也用私營,因為私營的好處是可以揀醫生、醫院以及排期快。當然澳洲當局採用補貼方式鼓勵病人轉往私營醫院,令他們不會覺得因此而利益受損,這主要是針對能負擔得起的有錢一族,以減低公營醫院的負擔。
雖然今次聘任外國人在界內引起一陣風波,特別是醫管局內有很多反對聲音,但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及前線醫生協會是支持的,認為請外人可以大刀闊斧改革,不必賣人情;當然在迎接改革之時要增加透明度,接受公眾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