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為減壓日買一件衫

教師為減壓日買一件衫

面對沉重的工作壓力,有教師選擇消極地輕生,有更多教師寧化壓力為購物動力,每月花費數千至一萬元,透過瘋狂購物減壓。教書八年、於一間將於今年正式「關門」的村校任教的劉老師,購物發洩後更創出商機,去年小試牛刀開設時裝店,一方面協助其他教師減壓,同時為未來鋪路。

開設時裝店

「當年喺大校(超過十八班的學校)教書,壓力好大,因為要做好多行政工作,要做好多同老師工作無關嘅嘢,用喺學生身上嘅時間好少。嗰時只要有少少時間,我都會去買嘢減壓。」劉老師說,不少教師均透過購物減壓,每月所賺取到的金錢大部份都花於購物上,其中有一名老師更每天要買一件新衣服才感快樂。
買了一大堆衫,劉老師坦言大部份都不會穿着,她不認為自己出現病態,因只會在於能力範圍內購物。
轉往村校任教後,工作壓力減少,無奈學校未幾收到「殺校令」,今年便關門大吉。
為未來盤算,劉老師索性於去年中頂讓一間時裝店,平日由朋友看舖,假日則於店內看舖同時批改作業等。
開業後,劉老師赫然於同一個商場發現有三名老師以相同原因開設時裝店,購物者還以老師居多,「有啲老師入嚟唔夠五分鐘,就用成二千幾蚊,佢哋會話花呢啲錢買嘢,好過攞嚟睇醫生。」
對於教育界出現一批「購物狂」,中文大學精神科教授李誠表示,不少教師會借購物發洩、減壓,從而獲得短暫快感,而病態購物狂全屬女性,於外國的案例,平均約十人便有一人屬病態購物狂,受亞洲區消費模式影響,估計本港的發病率較外國更嚴重。
記者 梁美寶